此時此刻,賈環的腦海中情不自禁地浮現出一首詩來: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那皓腕的主人隱於屏風之後,仿佛置身於江南的朦朧煙雨中,綽約窈窕的倩影引人無限遐思,不過呢,欣賞歸欣賞,生意歸生意,賈環可不會因為對方是個美女就讓步,所以拿回劇本後便徑直下樓去,沒有絲毫猶豫。
“賈公子且慢。”正當賈環走到樓梯口,屏風後的女子卻突然叫住了他。
賈環停住腳步,轉身抱拳道:“姑娘還有何賜教?”
屏風後麵沉默了半晌,那把溫婉動聽的聲音才再次傳來,不過聽那語氣,似乎有些情緒了,淡道:“這部《長生殿》劇本,小女子要了,就按一百五十兩的價格,不過賈公子需簽訂契約,承諾不再轉賣他人,否則按十倍賠償,如何?”
賈環淡定地道:“沒問題,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下斷不可能做出如此下作之事,姑娘儘管放心。”
“小女子信得過賈公子,但是在商言商,還是白字黑字寫清楚好點,倘若日後起了糾紛,對簿公堂也有個依據不是?”女子振振一詞地道。
當下,袁管事便起草了一份簡單的協議,一式兩份,雙方簽字畫押,賈環猶豫上一下,還是在協議上簽下了“賈環”二字,結果當他拿到女子所簽的協議時,發現上麵隻簽了一個“薛”字,不過指印卻是按上了。
賈環也不在意,反正這是一錘子買賣,銀子落袋為安後就不關他事了,而且他也不可能一書多賣那麼下作,所以該協議對他來說可有可無。
“這是一百五十兩銀子,賈公子請當麵點清。”袁管事將十五錠銀子鄭重地逞於賈環麵前,一錠十兩的雪花銀,剛好一百五十兩,其購買力相當於十五萬RMB。
賈環也不矯情,逐錠銀子驗明是真的,這才將劇本交給了袁管事,微笑道:“銀貨兩清了,不過在下有個提議,袁管事若要刊印,最好分作十冊,甚至二十冊,反正不要一次性全部刊印,如此分期發行,收益理應會高很多。另外,袁管事如果有相熟的戲班,也可以將此劇分銷給他們,先出劇再出書,如此相互配合排期,如果運作得好,區區一百五十兩,還是能輕鬆賺回來的,甚至能斬獲數倍,乃至十數倍的利潤。”
袁管事驚訝地看了賈環一眼,這種運作模式他還沒嘗試過,細細一想又覺得似乎可行,分期發行,既可以避免一下子被人盜版去了,又能長時間吸引讀者的關注,若再加上戲劇表演助推一波,書籍的銷量應該也能大增,此計甚妙啊!
屏風後的女子似乎輕咦了一聲,然後是金鐵相撞發出的悅耳聲響,應該是女子身上的飾物所發出的。
賈環此刻已轉身下了樓去,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這個點子的價值,其實並不亞於劇本本身,所以嚴格地來講,賈環隻收一百五十兩,事實上對方還賺了,至於最後能不能運作起來,就看女子的本事和運氣了。
待賈環離開後,屏風終於撤去,屏風後麵的女子也露出了廬山真麵,隻見她臉如銀月,目若水杏,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氣質端莊嫻雅,端的是明眸皓齒,宜嗔亦宜喜,赫然正是薛寶釵。
原來這家墨雪書局正是薛家在京中的產業之一,由於連年虧損,已經處於停擺狀態,但每月還得支付工人的工錢,所以自從到京後,薛寶釵便一直催促大哥查賬,儘快處理這些虧損的負資產。
然而薛蟠那貨傷好後,早就把查賬的事拋諸腦後了,眼中隻有京城的熱鬨繁華,每日跟賈璉、賈珍、賈蓉這些人混在一起樂不思蜀,哪裡還有心思管生意上的事。
薛寶釵無奈之下隻好出自出馬了,連日來翻查了書局積年的舊賬,但最後卻也查不出什麼來,畢竟下麵挖牆腳的都是老手,流水賬做得是天衣無縫,彆說薛寶釵,就連袁管事也瞧不出端倪來。
最後薛寶釵隻能把墨雪書局原來管事的老人給全部辭退了,一應夥計也結算了工錢,全部打發掉,隻留有一個夥計收尾,就是那個擦書架磨洋工的家夥。
“姑娘不是要關掉書局了嗎,為何還要買劇本?”貼身婢女鶯兒不解地問道。
薛寶釵歎了口氣道:“並非是要關掉,隻不過是從頭再來罷了,墨雪書局是父親親手所創,作兒女的又如何忍心關閉了事。”
鶯兒聞言恍然道:“那些混賬留下一筆爛賬,又仗著是老爺那會的老人,根本不把姑娘放在眼內,姑娘以關門為借口把他們全部辭退,倒也不失是個好辦法。”
薛寶釵翻開劇本看了看,又看了看那份契約的落款,心情頗為微妙,自己到了賈府差不多一個月了,一直還沒有機會得見這位,沒想到竟以這種方式見到了,看來自己這位環表弟不僅讀書厲害,做生意也頗有一套,真是個……奇人!
鶯兒看了一眼契約上的簽名,奇道:“賈環?此人竟與榮府裡的環三爺同名同姓……咦,年齡也對得上,不會就是他吧。”
薛寶釵心想,不是他還能有誰,早就聽顰兒說這個環表弟不僅工書善畫,還會寫劇本,如今年齡姓名也對上了,若不是他,天下間那有此等巧合之事?
鶯兒掩嘴笑道:“天啊,這也太巧了,不過這位環三爺倒是有趣,婢子原以為他是個書呆子,沒想到竟然還懂做生意,小小年紀便經驗老到,一下子賺走了姑娘一百五十兩銀子,真真可惡,等下次在府裡見上,我婢子不羞他一羞。”
很明顯,鶯兒對賈環死活不肯讓價,賺走自家姑娘一百五十兩的行為頗有些不滿。
薛寶釵搖頭輕道:“這隻是一樁正常的買賣而已,鶯兒你切莫向府裡任何人提起,免得傳出些風言風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