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岩赫良村(1 / 2)

怪物的美好生活 西牛皮 2818 字 11個月前

巴耘盆地,是亞聖帝國的4大盆之一。當然,這裡不包括兩座山府內部的盆地。該盆地的西北側,正是青玄山脈東南側緩坡,形成的海清高原。盆地的西南側和南側是亞聖國,兩個邊境省份,昆岩省和峨林省所在的昆峨高原。東南側是橫貫朱南、朱北兩省的千耘山脈。東北是綿延回甘省和麥西省的巴巨山脈。

而亞聖國的第一大江,也是聖亞大陸的第一大江聖啟江,它的源頭也是青玄山脈。流經海清高原,從巴耘盆地的西北流進,從東部的千耘山脈和巴巨山脈中間的,巴耘河穀流出,彎曲縱橫,貫通了整個巴耘盆地。而盆地四周的其他三座山脈,又有三條江河流入,最終彙聚到聖啟江。

盆地總麵積,約30萬平方公裡,海拔在300到800米之間。這裡群山環繞,江河彙聚,土壤肥沃,資源礦產豐富。所以,耘巴省是亞聖國西南部地區,最發達的省份。而且人口數量,在整個亞聖國的省份中,排名第4,高達9千萬。也就是說,太史言這次鑽進了一個,大型的喪屍窩子。

珂木多、盧亞吉、奈傑哈、昆德穀、苑富圖這五個年輕人,是林塘縣以北10公裡,一個叫岩赫良村的村民。一聽他們的名字,就知道他們屬於亞聖國的少數民族。岩赫良村是一個小山村,這裡的村民都是羅建族人。大劫前,這個羅建族,在亞聖國的人口數量,隻有十幾萬人。而在岩赫良村,隻有800多人。這些人都是從,他們這個民族的發祥地,昆岩省的百翠山,在一百多年前,遷徙到這裡的。

亞聖國有48個少數民族,而主體民族中亞族人,占總人口比例的90%。整個亞聖國有11億人口,當然這裡不包括兩座山府的生民。那裡普通人根本去不了,就是把人口普查員累死,他也爬不上那兩座高山。而這些少數民族,經過三千年的曆史變遷,繁衍生息,到了現代社會,他們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基本都被中亞族人給同化了。當然,這樣有利於政府的管理。

不過,這些少數民族,也都有自己的一些民族傳統,傳承至今。比如:宗教信仰、文藝藝術、服飾、飲食、通婚等等。而這個岩赫良村的羅建族人,在接受中亞族人同化的同時,對民族傳統的保留,是相對比較多的。最主要的就是,他們的宗教信仰。他們這裡信奉著一種神靈叫“娿晶羅”,在羅建族的語言中,這個詞彙代表著“神玉之神”。

在劫難前,這個岩赫良村的羅建族人,並不排斥外族人。山村雖然偏僻,但有國道相通,也並不封閉。在生活方麵,也完全實現了現代化。包括網絡和通信方麵產品和文化,這些村民也都和城市人一樣,如常應用。但是,他們在宗教信仰上,是嚴格虔誠的信奉著“娿晶羅”。而這種信仰,也幫助他們所有村民,也就是這村中所有的族人,抵禦了病毒的感染,也保護了他們的村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