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利潤分成(第一更)(1 / 2)

孫愛國不得不震驚,那可是飛機呀?

自己這個廠子能造飛機?

“廠長,專業術語是活塞發動機,也就是我們造的這種內燃機,在二戰的時候都是這種飛機。”劉海看到孫愛國這麼震驚,趕緊的解釋道。

孫愛國聽到這話,來了興趣,趕緊問道:“你詳細說說?”

“飛機最早就是直列活塞發動機,就像我們麵包車上采用的那種,都可以造飛機。”

“後麵又推出了星型發動機,就是活塞在周圍……。”劉海順手拿了一張紙畫了一下。

“第三種就是類似於中興牌領導人的v8發動機那種。”

“第四種是對置活塞發動機。”

“他們之間各自有優點又各自有缺點…!”劉海詳細的把四種發動機的優缺點說了一遍。

孫愛國在旁邊已經聽得眼珠子瞪的大大的開口問道:“咱們麵包車的發動機真的可以造飛機?”

“當然可以,不過飛機的難度不是發動機,而是整體的氣動布局,這個設計新的發動機需要風洞。”劉海又解釋了一遍風洞。

風洞其實也分大小以及配置,小型風洞摩托車廠完全可以支撐。

但是沒必要,劉海本來就打算抄的。

劉海之所以要做活塞發動機,主要是現在國內的工況水平,就是做渦漿發動機,後續的維護保養等等的也是大麻煩,並且現在的國力無法支撐這樣龐大的開支。

渦漿,渦噴,渦扇,渦軸這些發動機都需要整體的製造業才能支撐,不單單說是發動機製造,還有整體的飛機製造。

哪怕劉海現在拿出渦漿發動機又有什麼用,沒有超大型的鍛壓機,鑄壓機,製造出來的飛機就是一個劣質的工業品。

還有飛機的整體結構,設計,製造方方麵麵都不行,單獨一個發動機也沒用。

活塞發動機的成本低,維護成本也低,並且維護技術要求也不高。

國內並沒有什麼像樣的飛機,有活塞發動機就不錯了。

孫愛國聽到劉海說這麼多,震驚劉海的知識儲備,同時又疑惑:“按照你這樣說,製造難度很高啊?”

“先做小型的,就是一兩個人的那種,如果成功當然是好,失敗了就當積累經驗。”劉海本來就打算先做那種小型飛機,就是現在看到的幾十萬的那種固定翼小型飛機,在加油站加油的那種。

不可能上來就搞事發兩三千匹馬力的大型活塞運輸機。

其實活塞運輸機這玩意兒壽命很長,看看現代非洲,還有很多地方客貨兩用,還有一些特種飛機,比如滅火之類的,都可以用這種。

“沒問題,你這邊自己搞就是了。”孫愛國聽到劉海這話當然讚同,心裡暢想著以後自己也可以開飛機上天上轉悠一圈。

甭管是大飛機,小飛機,隻要能造飛機,那絕對比造車要高檔多了。

“我這邊也就試試看,不會驚動其他部門的,免得失敗了,被人笑話。”劉海趕緊說道。

“看伱怎麼辦吧,你怎麼方便怎麼來。”孫愛國覺得劉海一定會給自己帶來好消息,眼前這個年輕人,雖然每次設計研究的時候都說不一定成功,但是最後全部成功了。

孫愛國離開了,他那邊事情也很多,不過回廠辦的路上走路都發飄,不時的抬頭看天空,心裡琢磨:“忘記問小劉飛機好不好開?還有能飛多高?太高了腳軟不軟?”

第二天,維修科的人就回來了,劉海也鬆了一口氣,趕緊就把圖紙給他們分發下去。

維修科這邊的人技術分為三檔,最先來的李大力三人就負責指導與最後的精加工,最後來的那一撥人就乾一些粗笨的活。

反正要是乾壞了,自己加班重新乾出來就是了,劉海這邊有點類似責任製那個概念,也就是這個零件交給你,你乾壞了,重新又去搞一個再來。

劉海這邊就繼續設計變速箱,還有其他的車身等等的。

—————————————

劉海在京都忙著製造跑車的時候,港島這邊,霍先生正在等著去年的財務結算。

這一份財務結算,霍先生會拿到內地來彙報,因為霍先生這邊的四海公司的利潤,內地有一部分,並且還是占大頭。

這也是為什麼內地給霍先生的是成本價格,讓霍先生這邊自己加價,然後公司的利潤內地與霍先生分成,大概也就是二八左右,霍先生占據20%的利潤。

不過,霍先生這次到內地準備改一下,至於說分成最後占據多少?霍先生的心理底線是2%。

不要小看這2%,按照現在這樣的行情,一年600萬台小排量摩托車,125,250摩托車再來20萬輛,汽車來萬把輛,還有無數的小家電,挖掘機再來七八千台,船用推進器再來20萬台。

另外還有一些沒辦法登記的廢鐵之類的,這類利潤也不低。

況且霍先生自己還有工廠生產配件,這個利潤不在於內地的利潤裡麵。

而且沒有內地的支持,霍先生知道自己的生意做不到這麼大,建設港口的那些材料全部是內地來的,價格真的是白菜價。

另外還有自己廠子裡麵這些工人都是自己的老鄉,其中很多都是見過血的,要知道,港島這邊現在什麼人都有。

“不知道汽車跑車製造的怎麼樣了?”霍先生這邊操心並不是很大,產品大部分有內地製造,銷售有一幫子經銷商。

不管買賣,自己就是做一個中間人。

當然,霍先生在港島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手裡的外彙根本不需要換成內地的貨幣,直接就在港島換成需要的一些設備什麼的。

如果用內地自己的錢去換外彙,然後再買設備裡麵的東西就多了。

而且同樣的設備,內地出麵購買以及四海公司這些經銷商出麵購買價格完全不一樣。

一套大化工設備,內地出麵購買,也許需要兩個億的外彙,甚至更多。

但是四海公司這些經銷商去購買,價格就不敢想象,而且這還是報價,至於說人家真實購買的價格,根本就不知道。

一來一去幾方都得到了利益,內地用相同的錢購買了更多的設備,而那些經銷商也賺的是盆滿缽滿。

64年一月底,霍先生拿到了去年的財務報表,然後就動身北上。

這個時候,內地已經每天往港島送一萬台摩托車,無論白天黑夜,從珠江到港島的港口運貨船隻絡繹不絕,但是雙方的水兵好像都視而不見,港島這邊的漁民更是充當著眼線,一旦有可疑船隻出現在這片海域,立馬就會上報上去。

然後港島的水兵就會開著炮艇去看看是誰在這裡準備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