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宗打開這陳舊的奏折,看了一下後說道:“蘇家兄弟向來關係不差,若是朕答應把蘇軾調回來,加上這‘先父遺命’蘇轍想必會支持朕的。”
說著哲宗認真的看向趙穆說道:“所以皇叔,朕這個萬事俱備,就需要你出一個可以說服他們的理由了。”
趙穆說道:“理由很簡單,那就是遼國外強中乾根本不是我們的對手。朝中大臣們恐遼,隻不過是不知曉遼國的實際底細罷了。如今的遼國雖大,但他們的人丁戶口不過九百餘萬,就算加上女真,韃靼這類歸附的蠻兵,也不過一千兩百餘萬。”
“而我大宋在籍人口卻是遼國的十倍。這意味著什麼呢?那就是我們可以征收的稅銀是遼人的十倍。我們可以動用的兵員也是遼人的十倍。”
“而戰爭雖然注重刀兵,注重謀略,但更多的是注重兩國的國力差距。自澶淵之盟以來,兩國汴京開放榷場通商。但是遼地需要內地的物資居多,內地需要遼地的物資很少。而遼地能賣的上價錢的馬匹,遼國卻又禁止向我大宋輸送。因此便導致了,咱們大宋和遼國做生意,我們是大賺特賺,他們的銀子卻都流入到了我們這裡。”
哲宗聞言默默地點點頭。
趙穆繼續說道:“澶淵之盟自真宗朝到如今將近百年,年年如此,遼國的府庫臣想來已經快被我們掏空了。或許他們可以不給士兵們發糧餉,放任他們劫掠來彌補糧餉的缺失,來提升士兵的士氣。但是兵器,馬匹,盔甲這些東西都是需要銀子來維持製造的。遼國府庫即將耗儘,他們拿什麼跟咱們打?”
“或許我們在戰爭初期會在軍事上產生一些頹勢,但如果我們將這場戰爭拖的久一點呢?一年!兩年!三年!甚至是十年!遼國人口不如我大宋,我大宋可以隨時征召青壯輪換。但是遼國做不到這一點。他們國內的青壯不足,若是全都上戰場打仗,良田荒廢無人耕種,用不了幾年糧食也會耗儘。”
“而我們隻需堅壁清野,憑借險要據守,而且不再對他們出售糧食,茶葉等物資,遼地嚴冬時間比中原要長的多,也要冷的多,沒有了內地的木炭和糧食,用不了多久遼國必然餓殍遍地。而遼國內亂一起,其他部族為了生存,也定然會反叛。女真,韃靼他們都是蠻子,這些蠻子就足夠遼國頭疼了。”
“而我們沒有了遼國的物資,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一來我中原地大物博,不少的東西我們能自給自足。二來遼國能給我們的,無非是些皮草,長白山的人參,鹿茸,熊膽之類的物資,這些東西並非不可替代,大理國同樣也能給。而之前在遼地經商的人,也可以派遣他們去大理國邊境經商貿易。這樣也不會影響我們每年的商業歲入。”
“我們失去了遼國,幾乎對我們完全無害。但遼國失去了中原的供奉,那麼就隻能坐地等死。單憑這一點,咱們大宋就立於不敗之地。若是咱們打不贏,那就想辦法拖上幾年就好。哪怕隻是把士兵擺在邊境不動,遼兵也得全麵備戰。咱們府庫充裕,打上十年八年也無妨。但是遼人耗不起,若是長期處於這種狀態,不出三年,最多五年,遼國內部就會直接崩潰。況且遼兵充其量也就三十萬罷了。養這三十萬人尚且吃力,更彆提全麵戰爭了。而咱們大宋如今的東京禁軍就有八十餘萬,踩也能把他們踩死。”
哲宗聽完趙穆的分析之後說道:“好!皇叔分析的有理。”不過哲宗想到了一個問題,他隨即問道,“隻是各國的丁冊人口都是絕密的,非親貴不得而知。皇叔是如何知曉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