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哈雷特·阿班】(1 / 2)

民國之文豪崛起 王梓鈞 3812 字 11個月前

去山東做慈善的,不僅僅有周赫煊一行人。

中國濟生會的特派員張賢清,在青島和濟南都設立了臨時收容所,又攜帶賑災款到兗、沂州一帶放賑。

上海黃以霖、成靜生等22人,發起成立上海臨時義賑會,募款救助魯南重災區,還與其他慈幼機構奔赴災區,收養受災孤兒。另有上海的濟生輝,派人在曲阜疏浚河道,挖河築堤,防止夏天再發生洪災。

北平、天津,乃至全國的多個慈善團體,也帶著善款紛紛前往山東救濟災民。

中國紅十字會、紅萬字會、青年會、華洋義賑會、悟善社、慈悲社、同善局等組織,共同發起成立“山東防饑會”,每天都有大量賑災物資和善款流向山東。

早在年初,東三省對救濟山東災民出了大力。哈爾濱各機構團體,募集了大批高粱(紅糧),哈爾濱各政府機關人員,無論職務高低,一律停薪五日,這些錢也被用來賑災。(哈爾濱這邊的人,很多都是晚清時候闖關東過來的,他們這是在救助山東老鄉)

因為新任山東省主席孫良誠,以前是馮玉祥的舊部。所以現在馮玉祥也在努力幫忙,不但西北軍將士自發捐款捐物,馮玉祥還命令河南、陝西等省政府,一旦境內發現山東災民,必須給予全力救助。

正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中國從來不缺正義和慈善的力量,民國時期,也並非全是麻木冷眼的看客。

山東災情如此牽動國人之心,主要還是因為這裡太慘了。有些地方已經十室九空,隨便在哪個荒郊野外,都能見到快要餓死的災民。

張宗昌能把山東搞成這副模樣,真不愧是民國軍閥界的一朵奇葩。有他在山東,其他省份的百姓都不想捐款,生怕捐出的銀子被張宗昌放進自己腰包。

南京國民政府的威望明顯高得多,北伐軍一占領山東,全國各地立即踴躍捐款捐物。

周赫煊等人在青島下船,沿膠濟鐵路西行至濟南,再乘坐馬車前往商河縣。一路上的情況慘不忍睹,餓殍遍野並非形容詞,而是實實在在的發生著。

“敞篷”馬車上,周赫煊看著三三兩兩攙扶趕路的災民,驚訝地問:“怎麼這到了濟南附近,災民反而更多了?”

車把式歎息道:“小日本鬼子鬨的。以前災民都往濟南跑,現在小日本子占了濟南城,啥壞事都乾,比張宗昌那個混世魔王還可惡。眼下彆說災民,就連城裡的住戶,也拖家帶口的離開濟南。”

孟小冬不忿地說:“北伐大軍有好幾十萬,怎麼就放著濟南不管?讓日本人在這裡胡作非為。”

《大公報》記者陳傑安諷刺的笑道:“放眼整個中國,又有哪位帶兵的將領,敢跟日本人動手的?他們啦,也就隻會窩裡橫,遇到洋人連屁都不敢放一個。”

小屁孩兒孟學科突然從馬車上站起來,臭屁哄哄地說:“等我長大了,就去當將軍,把日本人全都趕出中國!”

“給我坐下!”

孟學科剛說完,就被老媽扯回來,逮著屁股一頓亂打。

眾人哈哈大笑。

就在此時,車把式突然勒馬停車,前頭被堵住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