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機器和人力的比賽】(2 / 2)

“周先生,潤章,這機器真有你們說的那麼好用?”易培基有些不相信。

李書華胸有成竹道:“不妨先試試。”

周赫煊建議說:“我們可以找一塊已經成熟的稻田,在請眾多記者和商家前來見證。把稻田分為均等的兩部分,一麵由收割機負責收割,另一麵用傳統方式收割。你看如何?”

“這法子好,直觀而可信。”易培基笑道。如果真能成功推廣收割機,並給廣大農民造福,對他而言也是提高名聲和政績的大好事。

……

如今中國廣泛種植的還是傳統稻穀,生長周期比後世雜交稻稍長。

七月底到八月初,比較早熟的稻田已經一片金黃,晚熟的則要等到八月中旬和下旬。

這天早晨,由農礦部官員、報社記者、上海商界代表組成的隊伍,浩浩蕩蕩地開赴上海遠郊的金山地區。

“易部長、虞先生、周先生、李先生、梁記者……”當地富紳孟懷明上前逐一抱拳敬禮。

孟懷明是金山的大地主,這次收割實驗就選在他的稻田裡進行。

當地農民紛紛跑來看稀奇,記者和商人也對此非常感興趣,就等著看比賽結果。

一塊金黃色的稻田被分成兩部分,四個長工使用傳統收割方式,另外兩個長工使用人力收割機。

李書華擔任裁判,他打開懷表喊道:“預備,開始!”

最初時,由於長工對機器不熟悉,搞得手忙腳亂,常常顧手不顧腳。慌亂之下,甚至出現把稻杆攪進脫粒輪,導致機器被卡住的狀況。

而另外四個長工,則非常利落的使用傳統方法收割和脫粒,收割速度反而比機器更快。

李書華臉色有些難看,吩咐隨行的北大學生去清理機器,而看熱鬨的農民則議論紛紛:

“這什麼破機器啊,弄著弄著就歇工了。”

“哈哈,那些喝墨水的先生,怎麼可能會做農活?”

“用機器織布還行,收稻子還是咱們農民更厲害。”

“……”

包括那些商人和記者,都以為機器要輸掉比賽。因為十多分鐘過去,靠傳統方式收割的稻穀數量,已經是機器的兩倍有餘。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失,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在兩個長工熟悉機器後,居然漸漸趕上來,非常輕鬆地實現反超。

直至機器那邊收割完畢,他們的對手才完成不到三分之二的工作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