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如果不願談判。那麼務必行動迅速,爭取在蘇聯援軍抵達前,就把戰事給穩定下來,不可一拖再拖,給敵人可趁之機。隻要掌握了戰場主動,把守有利地形,蘇聯絕對拖不起。因為蘇聯缺錢打仗,並且要防備歐洲,加上遠東路途遙遠,蘇聯無法長期維持大軍消耗。屆時對方自然會妥協,一切都可以在休戰談判桌上解決。
曆史上,張學良武力收回中東路,卻完全沒準備後手。
前線要求曾兵,張學良卻不願跟蘇聯開戰,以沒錢為借口拒絕出兵。直到蘇聯的“特彆遠東軍”都集結完畢,並且開赴到東北了,他才發現不打不行,慌慌張張地發布對蘇作戰動員令,結果白白失去先機。
張學良讀完周赫煊的信,優柔寡斷的性格又冒出來了。他覺得蘇聯已經宣布和中國斷交,和談是萬萬不可能成功的,若想和談,東北就必須做出讓步,此舉將令他威望大失,鎮不住手下的那些好戰軍人。
但真要和蘇聯打仗,張學良又不願意。因為東北如今財政困難,一仗打下來,不管勝負都將損失慘重,三五年之內是彆想恢複的。
張學良完全無法做出決斷,甚至開始後悔不聽周赫煊的勸阻,在衝動之下武力收回中東路。
就在這種患得患失的狀態下,張學良乘坐專列返回沈陽,召集手下軍政和外交人員開會。
東北軍如今少壯派正得勢,大部分都叫囂著要打仗,因為隻有打仗他們才能升官發財。政務官員則不願打,說是東北百廢待興,財政捉襟見肘,根本就沒那麼多銀子開戰。
外交人員莫衷一是,有的說該和談,有的說找英美列強調停,還有的說蘇聯人不足為懼。
整個會議現場吵成一鍋粥,張學良聽得頭都炸了,思緒比沒開會之前還亂。
最終,張學良決定采用周赫煊的建議,一邊派出使團找蘇聯和談,一邊讓前線加強防禦,並調撥增援了一個主力軍團。
若是周赫煊知道了張學良的舉措,估計會氣得吐血。
周赫煊的建議根本就不是這樣啊,他讓張學良選擇,要麼拿出誠意和談,要麼集中全力雷霆一擊。
而張學良在乾嘛?
他一不釋放被捕的蘇聯人員,二不歸還中東路的企業,隻想著蘇聯退讓,然後趁機收回部分中東路權利。
蘇聯都已經宣布斷交,並且派遣大軍了,這種毫無誠意的談判他們會接受?這根本就不是談判,而是對蘇聯的侮辱!
而在軍事方麵呢,張學良完全不做打大仗的準備,也不敢主動進攻掌握先機,隻是被動的添油防禦。
這次談判不但不會成功,反而會讓蘇聯增兵的時間更加充裕。而本土作戰的東北軍,反而毫無準備,還寄希望於蘇聯人退讓。
終於在七月底,蘇軍的第一支援軍抵達中蘇邊境,並越界陸續占領各處交通要道。而東北軍甚至不敢接敵作戰,因為上級沒有發出戰鬥指令。
到八月中旬,蘇軍占領了鷗浦縣城。
在中國人的傳統思維中,縣城被占意味著丟城失地,也意味著戰爭不可避免。
張學良終於下達對蘇作戰動員令,派兵6萬增防國境。
還打個屁啊!
邊境各處交通要道都被蘇聯占了,人家的大部隊也已經增援過來,你現在才想著發布戰鬥動員令?
最扯淡的是,中東鐵路雖然被張學良武力收回,但職工卻以蘇聯人為主。
現在兩國交戰,蘇聯鐵路工人直接玩罷工,導致東北軍增援部隊無法準時抵達,這特麼叫本土作戰?
常凱申還跑出來煽風點火,以中國國民政府名義,發表對蘇聯交戰的宣言,導致戰事從地區衝突升級為國戰。
直至9月初,蘇軍在東北已經集結8萬軍隊。
等增援部隊到齊後,蘇方談判人員宣布和談破裂,認為東北方麵毫無談判誠意,決定對東北軍發起致命性攻擊。
而在此之前,張學良隻敢增兵,不敢主動出擊越境蘇軍,以至於越來越多的軍事要道和據點被白白搶占。
激烈戰鬥終於打響,蘇聯出動了海陸空軍,中蘇海軍甚至爆發海戰。
強大的艦隊、凶悍的騎兵,還有數量龐大的飛機、坦克和火炮,張學良終於領略到什麼叫大蘇聯紅軍。
整個10月,東北軍被打得連連敗退。
張學良再次翻出周赫煊的那封長信,忍不住有種想要落淚的衝動,他寫信給周赫煊道:“未聽賢弟之言,悔之晚矣……”
張學良還想問周赫煊如何補救,卻被天津那邊的張樂怡回信告知,周赫煊已經坐船前往美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