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錢鐘書和錢穆】(1 / 2)

清華大學,曆史課堂。

周赫煊扔掉粉筆,開始侃侃而談:

“從今天起,我們開始講文明的衰落,這個問題非常容易理解。在我們之前提到的28個文明中,至少有18個已經死亡和消滅,剩餘尚存的10個文明乃是:中華文明的主題部分——中國,以及中華文明的分支日本,還有歐美的西方文明,以及西方文明在近東的東正教主體、西方文明在俄羅斯的分支,另有伊S蘭文明、印度文明、波利西尼亞文明、愛斯基摩文明和遊牧文明。

如果我們仔細考察這10個現存文明,就會發現波西尼亞文明和遊牧文明已經處於垂死掙紮階段。另外剩下的7個文明,包括中華文明在內,正在被西方文明不斷消滅或者同化。順便說一句,愛斯基摩文明屬於特例,這個文明在幼年階段便停止生長,它根本沒有成熟,更無所謂衰落……”

錢鐘書坐在教室裡,不但沒有做筆記,反而翻開一本邊看邊聽課。

當周赫煊講到包括中華文明在內的七大文明,正在被西方文明消滅同化,並逐漸走向衰落時,錢鐘書忍不住皺起眉頭。他終於將自己的關上,仔細聆聽周赫煊的講課內容。

接下來周赫煊所闡述的觀點,就跟湯因比的原著有很大不同。

湯因比認為,文明衰落的征兆是統一國家的出現。他用羅馬文明來舉例,羅馬的大統一是用武力來延續文明壽命,其他文明也是如此。比如中華文明,自從有了大統一便開始衰落了,其表現在於百家爭鳴不複存在,社會思想趨於固化,文明不再成長上升,剩下的時間都是在續命。

而西方文明呢,湯因比認為西方文明一直沒統一,也一直屬於上升趨勢。因此除了西方文明外,現有其他文明全部是衰落狀態。

周赫煊隻部分讚同這些觀點,他覺得中華文明有著獨特的包容性,大統一確實讓中華文明發展緩慢,但卻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吸收外來文明。而今中華文明想要延續下來,就必須保留文明的核心,包容吸納西方文明的優點,使得中華文明破舊立新,煥發出新的生機。

終於,錢鐘書忍不住舉手了,他問道:“老師,中華文明的核心是什麼?”

周赫煊笑道:“一個字——和!”

“和?”錢鐘書有些不解。

周赫煊道:“和,並非和平,也非和諧,更非中庸思想,說的直白點就是包容性。西周末年,伯陽父與鄭桓公談論政局時,便提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觀點,我覺得非常精妙。和,代表包容;同,代表排斥。我這門《人類曆史文明》課,湯因比教授認為大統一意味著文明衰落。他的大統一理論並不能解釋中華文明,他把‘同’與‘和’搞混淆了。許多人都認為獨尊儒術為‘同’,即同化思想,排斥異端。其實中國的獨尊儒術為‘和’,把法家等思想也包容其中,後來更是吸納進去道、佛的思想,現在自然可以吸收西方文明。‘比他平他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若以同裨同,儘乃棄矣。’說得更直白一點,中華文明可以‘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孔子也有一句話,叫‘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從個人推及國家、文明,就是要追求一種多元化,允許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文明融合在一起,實現中華文明的自我進化和更新。”

錢鐘書又問:“中華文明確實可以吸納外來文明,但如果這個外來文明,比如現在的希望文明,遠遠比中華文化強大,那怎麼辦呢?吸納得太多,中國就‘以夷變夏’了,中華文明也徹底西方文明化,最終還是在走向衰落和滅亡。”

“確實有這個可能,”周赫煊笑道,“這就要看中華文明是否堅持得住,或許幾十年後,中國人穿西服、吃西餐、看西醫,婚喪嫁娶都模仿西方風俗。但有一個東西萬萬不能變,那就是漢字,失去漢字等於失去中國曆史,失去文明傳承,失去民族聚合的紐帶。”

另一個學生舉手道:“可現在很多學者呼籲廢除漢字,因為漢字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了。西方的拉丁文字,可以用打字機輕鬆的敲打出來,中國漢字的輸出效率卻非常低,這不利於文化科學的傳播。”

周赫煊笑道:“科技在進步,或許回來發明出新的機器,能夠讓漢字完美便捷的輸出並排版印刷呢?”

這句話就毫無說服力,聽課的學生又不是穿越者,哪能預料到電子計算機的出現。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