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和常凱申可不這麼看,他們生怕排日活動激怒日本,引發日本關東軍的武力入侵。
常凱申給張學良發電報說:“發生全國的排日活動,恐被赤黨利用……故官民須協力抑製排日運動。”他又發表《告國民書》稱:“排日運動,荼毒國家,並損壞而已。”
之後,老蔣嚴厲取締南京等地的排日活動,想要緩和跟日本人的矛盾。
張學良的做法雖然更溫和,但他的思考方式跟常凱申一致,那就是萬萬不能激怒日本人。
張學良和老蔣都不是傻子,小日本今年在東北頻繁挑事,就是為了獲得武力入侵借口,他們能做的隻有忍讓、忍讓、在忍讓。
沒辦法,中國的局勢太複雜,兩人都沒有做好迎戰的準備。
老蔣在今年初的日記裡寫道:“廣西之桂逆,江西之紅匪,山西之判部,山東之馮部,四川之劣軍,皆須處置妥善,不使牽一發而動全身。仿魯軍(孫連仲部)能遵命開至江西,則紅匪與馮部皆有辦法。至於桂逆,隻求其解散張發奎所部,李、白迅即離桂即可矣。而山西急於四川,亦應速辦也。”
從日記中可以看出,老蔣想要掉馮玉祥的舊部去山西,跟我黨的軍隊兩敗俱傷。桂係那邊以安撫為主,四川暫時可以放著不管,他的當務之急是吞並消化閻錫山的舊部和地盤。
老蔣打得好算盤,可惜突然出現意外,廣東那邊搞出個國民政府,瞬間讓他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
就在周赫煊回天津的第二個月,駐防河南的石友三突然造反,起兵擁護廣州國民政府。
石友三造反的主要原因是不滿現狀,他覺得自己很早就通電歸附張學良,卻沒有撈到太大的好處。憑什麼韓福渠能做山東省主席,而自己的兵力不在韓福渠之下,建製更加完整,卻隻能駐防順德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
於是石友三在河南造反了,他麾下擁有步兵、騎兵、炮兵、工兵、坦克部隊,共有六萬餘人的兵力,戰鬥力頗為強悍,曾在中原大戰中多次擊敗中央軍。
石友三的目標是趕走張學良,自己來做華北地區的土皇帝!
與此同時,廣州那邊也在積極配合,調兵遣將想要跟常凱申一決勝負。
在這種情況下,常凱申和張學良哪還敢招惹日本人?東北軍的十多萬精銳,留在華北根本不敢動,必須先把石友三給剿滅再說。
不僅如此,張學良的堂弟兼發小張學成,如今就在石友三麾下。張學成上躥下跳,到處攛掇地方軍閥聯合反抗堂哥張學良,不但遊說孫殿英等人,還主動聯絡日本人獲得支持。
日本人、石友三和廣州國民政府,這三方是互有勾結的。
甚至遠逃至大連的閻錫山,都準備返回山西重掌大權了。閻錫山已經得到確切消息,甚至連日本人什麼時候在東北動手都知道,他就是要趁九一八事變東山再起!
各方勢力蠢蠢欲動,常凱申和張學良這兩位中國最風光的人物,如今正陷入內憂外患的糟糕局麵。
於是張學良病倒了,把軍事交給參謀長戢翼翹負責,自己待在醫院逃避般的開始養病。
戢翼翹這個人還是很有能力的,全權負責對閻錫山舊部的改編工作。這次討伐石友三也是他出麵搞定,打仗打得有聲有色,解決石友三叛亂隻是遲早的事。
石友三很好解決,但真正的禍根卻是閻錫山。
閻老西會選在九一八事變的前一個月返回山西,把張學良、常凱申吞並消化華北、西北的計劃全部打亂,把東北軍精銳牽製在華北地區無法動彈。
閻錫山搞教育、搞工業對國家有貢獻,但在中原大戰和九一八事變中,卻是誤國誤得很徹底。或許在精於算計的閻錫山心中,國事也不過是一筆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