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4【鬆花江上】(1 / 2)

北平,火車站。

長城戰事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著,日軍已經占領承德,山海關的大門緊緊關閉。

一波又一波的流亡群眾,朝著北平湧來。這些人當中,許多來自熱河,也有許多來自遼寧,甚至是更遠的吉林、黑龍江。他們不願在日寇的鐵蹄下求活,步步東逃,最終都彙聚在北平城外。

“咚咚咚咚!”

鑼鼓聲突然響起,一個中年男人舉著鐵皮喇叭大喊:“東北的同胞們,父老鄉親們,我們是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的。有什麼困難,可以找我們尋求幫助,我代表全國四萬萬同胞,保證你們有飯吃,有水喝,有衣穿……”

中年男人的身後,堆放著數不清的舊衣服,還有幾口正在煮粥的大鍋。這些衣服屬於捐獻品,原主人來自於全國各地,都是“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募捐來的。

“大家排好隊,先來喝一碗熱粥。至於找住處,找工作,我們會儘量幫忙。都排好隊……”救國會的誌願者大聲高喊著維持秩序。

這些用於救濟東北流亡群眾的錢糧物資,那是非常充足的。張學良下野的時候,就順手捐了10萬大洋,於鳳至個人也捐了三萬。還有來自民間的捐款,抗日救國會每天都能收到無數捐獻物資。

這些錢物,有些悄悄運到東北,去支援那邊的民間抗日武裝。剩下的大部分,都用來安置東北流亡群眾,甚至還建立起多所東北流亡學堂。

21歲的端木蕻良,跟同學們一起拿著傳單,見到年輕的流亡群眾就發放:“我們是‘東北流亡學生抗日救國會’的,歡迎廣大青年加入。中國人要團結起來,一致抗日,把小日本鬼子趕回老家!”

如今滯留在北平的東北籍學生,以及逃難過來的流亡東北學生,加起來超過萬人之多,並且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這些學生必須妥善安置,而且各方麵都在搶人。

東北大學、馮庸大學先後在北平複校,東北交通大學集體並入東北大學,隨後張學良又開辦了東北學院和東北難民子弟中學。這是奉係方麵的工作。

國黨則在北平設立了行知中學、念一中學和國立中山中學,大量吸收流亡學生。

至於共黨的工作則更加深入,積極與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展開合作,並公開組建東北流亡學生抗日救國會,試圖取得東北流亡學生群體的領導權。

端木蕻良雖然才21歲,去年剛考入清華大學,但他已經是北方左聯的正式成員了。這半年來,他利用課餘時間到處宣傳黨的思想,已經吸引了十多個東北學生向左聯靠攏。

“同學,聽你口音是遼寧的?”一個流亡學生問道。

端木蕻良說:“我昌圖的,你呢?”

那學生說:“我遼陽的,叫高天琦。聽說東北大學複校了,地址在哪兒?”

端木蕻良覺得自己有了新業務,連忙說:“跟我來吧,我帶你過去!”

“那太好了,謝謝你啊。”高天琦頓時高興起來。

端木蕻良的同伴也召集了幾個學生,大家彙攏在一起,提包扛箱地走進北平城內。

“遼寧的情況如何?”端木蕻良幫高天琦背著一個包袱,順口打聽道。

高天琦一臉懊喪:“說起來就氣人。小日本鬼子到處討伐義勇軍,偽軍狗仗人勢的魚肉鄉裡。聽說黑龍江那邊的老鄉更慘,許多同胞被小日本抓去修建工事,每天不知要累死多少人。‘九一八’以後,我就加入了抗日義勇軍,前後加入了三支隊伍,結果都被日本鬼子打散夥了。這不沒辦法嗎?隻好入關來北平繼續讀書。”

“是啊,如今這世道,有誌青年都是一腔熱血,卻又報國無門。”端木蕻良以前在南開中學讀書,由於積極宣傳抗日,結果被學校開除了。他氣憤之下就跑去參軍,結果發現軍隊裡同樣烏煙瘴氣,於是退伍考進了清華大學。

端木蕻良不斷地套近乎拉家常,準備把高天琦拉來靠攏黨組織。

兩人正說著話,突然聽到路邊的廣播傳來歌聲:

“我的家在東北鬆江上,

那裡有森林煤礦,

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東北鬆江上,

那裡有我的同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