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東北史詩】(2 / 2)

民國之文豪崛起 王梓鈞 3624 字 11個月前

這就是本書中的兩個家族,鐘家和馬家。

另外一個家族則是關家,原為瓜爾佳氏,滿族八大姓之一。

關家本是駐防東北的將軍,剛開始奉命剿滅淘金的鐘家。後來清政府開禁,允許關內百姓向東北移民,關家迅速地和鐘家勾結起來,甚至提攜鐘家的人做了官。

在第一部闖關東的內容當中,就是鐘家的發家史、馬家的血淚史,以及關家的統治史。

故事的結尾,是一心複仇的馬家兒子長大,結果喜歡上鐘家的女兒。而鐘家的女兒,又被許配給關家的兒子,最終馬家子帶著鐘家女私奔。

關家怒不可遏,帶著官軍和鐘家的護礦隊,全力剿匪,殺死了馬家子的養父和生母,三個家族從此結下解不開的仇怨。

第二部日俄戰爭裡邊,私奔的馬家子和鐘家女,他們的兒子已經長大了。由於接受了新思想,不願繼續窩在山林裡當馬匪,瞞著父母東渡日本留學。結果他在日本受儘歧視,聽到日俄戰爭爆發,毅然決然地返回東北,慫恿父親幫著俄國人打日本人。

而鐘家因為被俄國人坑慘了,自發地給日本人幫忙,組建團練隊伍扶日滅俄。關家人則嚴守中立,任由日俄欺壓,結果還是引起了“外交矛盾”,被慈禧嚴厲斥責,家道迅速中落。

在這一部的結尾時,馬家接受朝廷招安,從土匪搖身變成了官軍。而鐘家雖然一直給日本人幫忙,卻被獲得戰爭勝利的日本人,把自家金礦給洗劫一空。

接下來的三個部分,三個家族因為種種矛盾互相敵視,又因為血緣姻親關係互為紐帶,各自走上了軍、政、商的不同道路。

直到“九一八事變”爆發,關家和鐘家不約而同的投日做漢奸。可即便如此,他們的工廠和礦山,也被日本人蠻橫“征用”,隻能流著淚繼續剝削窮苦百姓,想要在百姓身上把失去的找回來。

鐘家的一對兒女滿腔愛國情懷,既然決然地宣布脫離家族。兒子帶著十多個警察,加入東北抗日義勇軍,戰敗受傷後被馬家所救女兒則加入了地下黨,結果被偽滿政府逮捕就義。

關家由於卷入偽滿洲國的“帝位”之爭,直接被抄家流放,上百年累計的家業被溥儀和關東軍瓜分。而鐘家人因為幫關東軍征糧,忍無可忍的農民加入紅槍會,將鐘家的大莊園一把火燒個乾淨。

三個家族都因為東北淪陷而敗落,馬家和鐘家的愛國子弟,依舊馳騁在敵後抗日戰場上。關家和鐘家的殘餘份子,一部分繼續做漢奸,一部分入關投靠張學良,一部分南下投靠中央政府。

投靠張學良的關家人,發了瘋想要複仇,最後轉投了29軍大刀隊。而南下投靠中央的兩個家族的人,因為熱河之戰的原因,所乘輪船被日本軍艦所劫,全部都被抓去黑龍江做苦力修築防蘇工事。

周赫煊這次的創作野心很大,他就是要寫一部東北近代史詩。通過三個家族、四代人、80年的興起和衰落,勾畫出一部東北變遷圖,其中不僅包括國仇家恨、感情糾葛,還要展現東北的富饒、東北的窮困、東北的災難,以及官僚、農民、工人、知識分子等各個階級的精神麵貌。

這是個浩大的工程,全書寫下來至少有200萬字以上。

周赫煊甚至都不敢馬上動筆,他必須先寫出完整大綱,以及三個家族的傳承譜係,還有各個階層、各種配角的背景資料。他不但要向端木蕻良求助,了解許多關於闖關東的故事,還要了解東北的其他各方麵情況。

好在,張學良就住在周赫煊家裡,身邊的副官和侍衛出自東北各個階層,完全可以成為周赫煊的故事庫和資料庫。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