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站起來哈哈笑道:“明誠,彆亂猜了,參加沙龍去!”
周赫煊和胡適結伴而行,幾分鐘就走到林徽因家中。他今天之所以有興趣參加沙龍,是因為有個很厲害的外國友人也要來此未來的著名曆史學家費正清!
費正清本名約翰·金·費爾班,去年初為了寫博士論文來到中國,結果很快就跟北平的一個洋人寡婦結婚,並且進入清華和北大當老師。
或許費正清此時還隻是小有名氣,但他未來的發展太給力了,幾乎是研究東亞曆史無法繞開的人物。
美國曆史協會主席、美國亞洲研究協會主席、美國東亞研究中心主任、哈佛東亞問題研究委員會主席……這些頭銜足以說明費正清的能量,在1960年代以後,他的學術研究甚至可以改變美國對亞洲的戰略決策。
周赫煊對費正清非常感興趣,因為費正清是美國“現代中國學”的開創者,同時也是“西方中國學”積極扶持者。
整個20世紀,有兩位西方學者熱衷於研究並介紹中國,一個是李約瑟,另一個就是費正清。
周赫煊來到林徽因家中時,金嶽霖已經早到了,正捧著咖啡跟林徽因聊得起勁。梁思成走過來握手道:“適之兄,明誠兄,快請坐!”
林徽因熟絡地起身衝咖啡泡茶,金嶽霖扭頭說道:“周先生,你讀過《道德經》嗎?”
“讀過,但隻略懂。”周赫煊回答。
金嶽霖又問:“你對‘道’怎麼看?”
周赫煊想了想說:“我理解當中的‘道’,應該是宇宙運行的規律,或者是社會運行的規律。”
金嶽霖說:“我最近研讀《老子》,聯想起亞裡士多德的‘形式因’與‘質量因’的提法,突然對‘道’有了新的理解。‘道’即‘式’與‘能’,是哲學中最上的概念或最高的境界。這裡的‘能’是命名的名字,好像‘周赫煊’、‘胡適’一樣,而不是形容事物的名詞,如紅黃藍綠上下左右。‘能’不是普通的所謂東西,也不是普通的所謂事體……”
“打住,打住。金先生,我對哲學沒有研究,怕是很難跟你論道。”周赫煊連忙製止,一點都不想跟金嶽霖討論這個問題。
曆史上的金嶽霖,一輩子隻寫了三本書,即《知識論》、《邏輯》和《論道》。雖然數量很少,但金嶽霖的這三本書,相當於奠定了中國的現代哲學基礎(非馬克思主義哲學)。
周赫煊上輩子也慕名拜讀過,《知識論》和《邏輯》雖然看得迷迷糊糊,但至少還能看懂一些。唯獨《論道》簡直屬於天書,周赫煊當時耗費大半天時間第一章,結果雲裡霧裡不知所謂,讀完之後徹底懷疑自己智商是否有缺陷。
彆的不談,先來說說《論道》第一章的小節名,簡直就跟修真秘笈一般
《11:道是‘式—能’》、《12:道有‘有’,曰式曰能》……《16:道無‘無’》、《17:無無能之式,無無式之能》、《18:能無生滅,無新舊,無加減》……《113:式無二》、《114:能不一》、《115:是無內外》、《116:能有出入》……
周赫煊連金嶽霖的著作都看不懂,哪裡敢當麵跟他談哲學,他笑嗬嗬地轉移話題,對林徽因說:“林小姐,聽說你給冰心送了一壇子醋?”
林徽因笑答:“一壇正宗的山西老陳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