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黃興、章太炎、辜鴻銘……這些人都代表著一個時代,反映著波瀾壯闊的中國近代史。
現在,章太炎也死了。
他留下的遺言是:若有外族入主中華,我後世子孫永世不可奉其官祿。
能說出這樣的遺言,章太炎臨死之前肯定不甘心,又帶著惶恐和決然。他能感受到日寇入侵的危險,卻不能力挽狂瀾,甚至看不到一絲中國勝利的希望。
章太炎隻是個書生,不管他生前再狂再瘋再瀟灑,死時亦回歸到傳統儒生的本質。
不食周粟!
這是中國文人的悲哀和無奈,也是中國文人發出的撕心呐喊。
或許,當年陸遊臨死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其心情當和章太炎是一樣的。
就在周赫煊準備闔家南下,參加章太炎追悼會的時候,胡適突然前來拜訪。
準確的說,胡適這次是路過天津,馬上就要前往美國交流考察。
“枚公走得不是時候啊。”胡適見麵就感慨。
章太炎,字枚叔,“枚公”是對他最尊敬的稱呼。
然而眾所周知,胡適和章太炎是有矛盾的,兩人常年進行學術爭論,互相都對彼此看不順眼。現在章太炎死了,胡適突然稱其為“枚公”,可見他打心底尊敬章太炎。
胡適就是這樣的人,不管他的能力有多大缺陷,至少他的品德無可指摘。
曆史上,胡適這次去美國,直到年底才能回來,剛好碰到兩件事情:一是西安事變,張學良扣蔣;二是魯迅去世,蘇雪林鞭屍。
胡適曾因為寫自由民主文章,被老蔣逼得遠走海外。但麵對西安事變,胡適卻站出來大罵張學良,認為中國最要緊的是有統一政府和領袖,這是中國能夠抗日的關鍵,大聲疾呼馬上釋放老蔣。
而胡適與魯迅也是“仇人”,他曾被魯迅罵得體無完膚。魯迅死後,胡適沒有任何攻擊言語,反倒是魯迅的學生蘇雪林跳出來鞭屍。胡適立即寫信批評蘇雪林,內容概括如下:第一,蘇雪林最近的文章,還是舊文人的酸腐腔調,要不得;第二,魯迅自有他的長處,不可一筆抹煞;第三,通伯先生說魯迅的《中國史略》為抄襲日本人之作,此大謬,通伯先生應道歉。
當然,胡適也是看不起魯迅的,信中形容魯迅的文章為“狺狺”,說白了就是狗叫。他讓蘇雪林不要一味的鞭屍,太沒風度了,應該在嫌棄魯迅的同時,也看到魯迅的優點。
胡適屬於你打了他一巴掌,他還能笑臉相迎的人,民國第一好好先生。
“太炎先生之死,確實讓人惋惜,”周赫煊感慨地說,“但他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就死,總比日寇全麵入侵時死強。”
“真的難免一戰嗎?”胡適鬱悶道。
周赫煊點點頭:“我早說過,中日必有一戰。”
“可中國戰必敗!”胡適的聲音大起來,帶著些許憤怒。
“中國必勝。”周赫煊斬釘截鐵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