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考教不敢當,隻是問政於賢而已。”李宏錕笑道。
周赫煊道:“你的幕僚們怎麼說?”
李宏錕直搖頭:“都讓我蕭規曹隨,效法潘文華。我的想法呢,就是想整出些心意來。”
潘文華這位重慶首任市長,可以說是政績斐然,幾年時間就把重慶市區麵積擴大一倍,而且還新建、擴建了幾座碼頭,修築了市區內的三條主乾線。此人雖然出身於軍旅,卻是個基建狂魔,一言不合就帶領軍隊修路,如今被調去成都那邊當軍長,閒得沒事乾又帶著軍隊在成都修路。反正他走到哪裡,就帶軍隊修路修到哪裡。
周赫煊笑著說:“如果李市長能夠蕭規曹隨,認真貫徹潘市長的施政路線,就已經是重慶百姓之福了。”
李宏錕顯然對這個答案有些失望,但凡心裡有些追求的官員,都不願背上蕭規曹隨的“美名”。政績做出來了是前任的,事情搞砸了隻能自己背,哪個當官的願做活雷鋒啊?
李宏錕忍不住問:“周先生能幫我分析一下,重慶該怎麼發展嗎?”
周赫煊反問道:“重慶的優勢是什麼?劣勢又是什麼?”
李宏錕說:“重慶為出川之咽喉,水路運輸便利,航運發達,這是優勢。重慶山多地少,交通不便,農業欠佳,這是劣勢。”
“那不就行了,修路修碼頭啊!”周赫煊笑道。
李宏錕鬱悶地說:“不還是潘文華那套?”
周赫煊出主意道:“潘市長已經把底子打下了,不僅修築了多處道路和碼頭,還厘清了重慶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你想要再進一步發展,那可以繼續降低商稅,吸引更多的商人來重慶辦廠經商。嗯,這叫招商引資,劃下一塊地盤做工業區,但凡在裡麵設廠的,前兩三年可以免稅或減稅,想必可以吸引許多外地資本家。”
“這也行?”李宏錕眼睛亮起來。
“當然行的,”周赫煊笑道,“你可以在《申報》打廣告,就說要打造工業重慶,歡迎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到此辦廠。第一年直接退稅50%以上,第二年退稅30%,還進行各種行政照顧,肯定有很多資本家願意來。隻需幾年時間,工廠變多了,政府稅收也多了,老百姓的就業機會也多了,大家的腰包都能鼓起來。”
李宏錕琢磨道:“似乎有些道理。”
周赫煊又說:“前提是要把交通搞好,多修路,多建碼頭,重慶這地方的路太難走了。”
李宏錕猛拍大腿道:“回頭我就讓人修路,至少要把兩路口到李子壩的公路修好,免得周先生進城還需要坐船!”
李宏錕是個很有闖勁的人,而且愛國識大體,否則周赫煊也不用說這些話。
旁邊坐著的重慶警備司令李根固,突然拍胸脯道:“李市長想要修路,怎麼也要算我一份,我馬上調兩萬軍隊當修路工!”
得,現在更好辦了。
可能是自古蜀道太難走,四川人對修路非常積極,身體裡都流淌著基建狂魔的血液。
當年辛亥革命能夠成功,就多虧了四川“保路運動”吸引火力,把清政府的視線全轉移到四川去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