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進入十一月,上海陷落,淞滬會戰結束。
南京國民政府宣布遷都重慶,劉湘對此表示舉雙手歡迎,暗地裡聯合宋哲元和韓複榘,打算把老蔣堵在夔門之外,堅決不讓中央軍入川搶地盤。
胡適被老蔣任命為訪美特使,已經在美國轉悠了三個月,對宣傳中國抗日、贏得美國民間支持做出了巨大貢獻。一個月前,他和王正廷終於得到羅斯福召見——跟周赫煊一起觀看奧運會的王正廷,被重新啟用了,現在擔任中國駐美大使。
胡適詳細講述了中國抗戰局勢,懇求羅斯福放棄妥協思想,否則中國必敗,而中國一敗,美國就將失去遠東和太平洋,美國幫助中國屬於幫助自身。
羅斯福表達了對中國的同情,並且安慰胡適不要悲觀。他很看好中國,他覺得中國必勝,然後繼續賣給日本各種戰略物資。
事實上,這次訪美特使的任務,老蔣最初想請周赫煊來執行。但被周赫煊婉拒了,因為神仙也難說服羅斯福,與其跑去美國痛哭乞討,還不如留在重慶做一些正事。
與此同時,馮庸也拜托胡適和王正廷,讓他們在羅斯福麵前求個情,把飛行俱樂部的飛機開回中國參戰。當初周赫煊訂購了不少先進軍用飛機,但合同要求不得加裝武器,也不得把這些飛機運離美國。
羅斯福對此的回應是,讓馮庸聯係美國國防部,而國防部如今還在開會討論此事。
馮庸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他想帶著飛行員回國抗日,卻又知道國內沒有足夠的飛機,隻能天天堵在五角大樓門口,都跟五角大樓的衛兵們混熟了。
……
隨著響亮的哭聲,廖雅泉肚子裡的孩子呱呱墜地。
又是個大胖小子,周赫煊這回沒有尋章據典,而是給兒子取了個非常平實的名字——興國,周興國。
廖雅泉兩耳不聞窗外事,對正在進行的中日戰爭毫不關注。她現在全部精力都放在小兒子身上,隻等著哪天日本打來重慶了,提前移居到美國或者英國,為此她還專門抽空惡補英語。
“先生,南京來電!”於珮琛拿著電報快速走來。
周赫煊接過電報紙,卻是羅家倫發來的,大致內容為中央大學即將搬遷,校址定在重慶沙坪壩鬆林坡。羅家倫知道周赫煊的嶽父是搞房地產的,想請周赫煊幫忙尋找建築隊,等中央大學搬來就立即動工。
周赫煊道:“給羅校長回信,就說一定辦妥,請他放心。”
“好的,我馬上就去。”於珮琛轉身就走。
不得不說,羅家倫真的很有能力。清華大學在他手裡,從一所教會學校變成國立大學,並確立了未來幾十年的一貫校風。而中央大學在他手裡,則成為抗戰期間內遷最好、損失最小、複課最早的高校。
早在1935年5月的時候,羅家倫就詳細考察了四川,認為重慶山川險峻、物產豐富,且為西南交通中心,於是把中央大學的內遷校址定在重慶鬆林坡。去年,中日關係變得更加緊張,羅家倫便指示學校後勤部趕製大量木箱,當時校內師生都不知這些木箱有何用處。
淞滬會戰打得如火如荼之際,羅家倫又組織師生,將學校的物品打包裝箱,分批從南京往重慶內遷。
此時很多人都還覺得,說不定淞滬會戰能像幾年前的一二八那樣,由列強調停而很快結束。恰逢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正在調停中日戰爭,於是中央大學一些師生就給羅家倫起了個外號,叫“陶德曼的哥哥——逃得快”。
直到南京國民政府宣布遷都,中央大學的師生才佩服不已,認識到他們羅校長的遠見卓識。
有人把中央大學的內遷,形容為“雞犬不留”。不僅農學院的良種家禽家畜帶走了,還把醫學院用於解剖的24具屍體也帶走了,這些屍體一路泡著福爾馬林,分毫未損的到達重慶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