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羅珊地區雖然人口眾多,物產豐裕,但要是養一支數萬規模的常備大軍,還是相當吃力的。
納迪爾怎麼做到的?
齊國人該不會為了引起帝國的高度重視,加大購買他們的軍械物資,故意誇大納迪爾的實力吧?
俄羅斯人的數萬大軍都被我們擊敗了,高加索地區諸多小國和部族勢力也都匍匐於帝國威勢之下,隔壁的奧斯曼帝國也在帝國大軍的威懾下--當然,也有齊國人的外交斡旋,陸續撤出了西部邊境地區,曾經桀驁不馴的阿拉伯人主動向伊斯法罕表示自己的忠誠,諸多割據一方的總督和軍閥紛紛向帝國沙阿獻出他們的降表,承認中央的威權。
在短短數年時間,帝國在驅逐阿富汗叛軍後,迅速平定了帝國南邊和西邊廣大省份和部落武裝發動的割據叛亂,將一個搖搖欲墜的帝國重新扶立起來,避免了亡國滅族的命運。
更為難得的是,在東征西討地方叛亂和抵禦外敵入侵的過程中,帝國軍隊得到了錘煉,不論是領兵的將軍,還是作戰的士兵,都逐漸重拾了昔日帝國的榮耀和信心。
更彆提,在帝國的身後,還站著一個強大的齊國,引領著帝國軍隊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建立起無比的自信。
納迪爾,不過一個盤踞在呼羅珊和阿富汗地區的軍閥割據勢力,就算實力很強,但肯定也強得有限。
難道,他還能比俄羅斯人還厲害?
對於平定帝國內部割據勢力,齊國人一般是很少參與的,最多派出一些參謀軍官和技術軍官,輔助帝國軍隊作戰。
經過齊國軍事教官的一番整訓,再加上裝備了大量來自齊國的武器裝備,帝國禁衛軍和帝國新軍的戰鬥裡比那些割據自立的地方武裝強出不止一頭。
一場戰鬥下來,往往在猛烈的火炮轟擊過後,對麵的軍閥武裝就已經陣勢大亂,再由線列火槍數輪射擊,敵人便潰不成軍,任由己方的騎兵追亡逐北,肆意砍殺。
是的,雖然趁著帝國內亂之際,各省總督和地方部落紛紛劃地自守,割據自立,但他們拉起的武裝部隊仍舊是原始而又落後的舊式軍隊,裝備的武器也多以長矛和弓箭為主,強調的是個人武勇和單兵作戰能力為榮。
一些高傲自大的軍閥頭子和部落首領儘管領教過火器的厲害,但他們永遠都是記吃不記打,依舊會嘲笑那些裝備了火器的士兵是柔弱的自動裝置,隻會集體射擊、裝彈和移動,每個人都隻會跟著隊伍走。
多個世紀以來,包括波斯在內的中西亞地區傳統的戰鬥模式也都是騎兵和弓箭手,極不情願地緩慢接受火器,甚至將火器視為一種肮臟的發明,怯懦者的武器——這也是近百年來波斯人屢敗於奧斯曼人的重要原因。
不過,自從齊國大軍登陸波斯後,以摧枯拉朽般的戰鬥模式擊敗阿富汗叛軍,並很快幫著薩法維王朝收複了伊斯法罕,還攆著逃竄的阿富汗叛軍一路追到了坎大哈,表現出超強的戰鬥力,讓跟在後麵的波斯軍隊驚歎不已。
隨後,帝國軍隊便在齊國人的手把手地指導下,擇其精銳,編練新軍,實施全火器化裝備,並在齊國大軍的保駕護航下,一邊訓練,一邊參加實戰,最終逐步成長起來,成為帝國複興的重要支柱。
納迪爾想來也不過是勢力稍大的地方軍閥,憑借著稍顯精良裝備和先進戰法,欺負一下愚昧而又落後的阿富汗部族武裝,能占得不少便宜。但要是對上“久經戰陣”的帝國新軍,那估計就不夠看了。
嗯,既然此人不識時務,拒絕獻表歸降,也不願意將那個偽沙阿塔赫瑪斯普二世解送伊斯法罕和,那沒什麼好說的,大軍開過去,然後殺光所有的叛軍,並把他們的家人全都貶為奴隸,重新恢複帝國在呼羅珊地區的統治。
“波斯軍隊準備什麼時候開拔?”
戰略和情報通報會開完後,文守言很快趕到齊國駐防軍司令部,彙報波斯軍隊戰備準備情況。
駐波斯齊國陸軍總司令、鎮國將軍(中將)申德炎聽完彙報後,微微點了點頭,便開口詢問波斯軍隊何時向呼羅珊地區進發。
“加耶迪將軍計劃於半個月後就領兵出發。”文守言立即回道:“波斯人準備出動新軍五個團、炮兵一個營,加上征召而來的步兵部隊和部落騎兵,軍隊人數在兩萬人左右。加耶迪將軍準備在進軍途中,於塞姆南、呼羅珊地區陸續再征召一萬人。屆時,帝國軍隊殺至馬什哈德時,帝國軍隊將會有三萬五千左右。”
“他們有把握擊敗那個納迪爾,繼而收複呼羅珊地區嗎?”
“加耶迪將軍本人是非常有信心。不過……”文守言猶豫了一下,“不過,卑職認為,他們似乎有些輕敵,所有人都表現得非常樂觀。據我們從各方麵收到的消息,納迪爾並不是一個故步自封的人,軍中火器裝備率雖然沒有波斯新軍高,但持有數量也是非常多的。而且,他們在軍隊組織和戰法上,也不是傳統落後的部落武裝模式。在短短數年時間,便能迅速崛起,占據廣大的呼羅珊地區和阿富汗西北地區,便能充分證明此人非易於之輩。”
“你擔心此次波斯人的軍事征討行動會吃大虧?”
“若是在戰陣上應對失措,說不定會遭遇戰事失利。”
“你的建議是什麼?”
“卑職建議,我陸軍駐納傑法巴德和克爾曼兩地駐軍要做好應急準備,以防不時之需。”
“你這哪裡是擔心波斯人在戰場失利呀!”申德炎笑了笑,“你恐怕是篤定波斯人會在那個納迪爾手上遭遇一場慘敗。嗯,既然如此,那便擬定命令,讓納傑法巴德和克爾曼兩地駐軍做好戰備,以應不時之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