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大學是意大利的博洛尼亞大學,它創立於1088年的神聖羅馬帝國時期,是世界上廣泛公認的、擁有完整大學體係並發展最早的第一所大學,被譽為“世界大學之母”。
但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大學則誕生於1637年的漢洲建業城。
是時,齊國還未建國稱製,但以太祖為首的民政府卻在建業設立了一所工業研究院,命名為天工學院,在總結和歸納既有的工農業生產技術同時,還對這個世界上最為前沿的科學理論和工藝技術進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在它建校的數十年曆程中,創造過無數的輝煌,也結出無數的碩果。
世界上第一台實用型的蒸汽機便是在天工學院和黑山工業研究所聯合研製下,成功問世的。
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機車,也是在天工學院的多年理論總結指導下,並親自參與多項試驗,最終得以飛速地行駛在鐵軌上。
第一架改良後的紡紗機、世界上效率最高的織布機、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飛魚船(即飛剪船)、第一艘蒸汽帆船……等等,一係列齊國乃至世界高端的工業技術和發明,皆有天工學院的參與和實施。
天工學院最大的捐助者是大齊皇室基金,每年會獲得皇室多達數十萬的資金扶持。
即使到了現在,齊國已陸續建有六十餘所綜合大學和各類專業學院,但天工學院仍舊以其雄厚的科技儲備和豐富人文儲備,成為齊國最頂尖的工科大學。
齊國的大學完全不同於神州大陸秦國所設立的各級縣學、府學和國子監之類的官辦學校,很少會教授學生四書五經之類的儒家文典,反而是更加注重學生對於自然科學研究的探索、創新和發現,並試圖將科學和技術與社會及經濟的發展相結合。
教育價值取向也主要強調學術自由、獨立思考、研究導向、學問傳承等,以培養出富有學術深度和嚴格的批判眼光的專業人才為目標。
不過,在齊國大學裡的部分人文專業方麵,也會對儒家經典進行辯證性地研究和學習,試圖通過對曆代先賢所著文典予以重新解讀,將其與齊國不斷發展和進化的諸多社會問題相互融通,尋找出某種合適的理論支撐。
當年,太祖皇帝在創辦大學教育時,曾強調學生要具有獨立思考和反思的能力,並主張個體的自我實現與真理探索,同時,還要將學到的理論用於實際,相互印證、相互促進,切忌閉門造車、出門合轍,造成形而上學的空談現象,這些觀點對後來齊國高等教育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太祖皇帝還指出,高等教育應當培養學生的人文思考和道德理念,也甚為關注實際問題和具體應用的學科,如社會科學、經濟學、法律、政治等學科,認為這些學科有利於為社會和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不同於歐洲各國的古典大學,大部分研究和學習的內容以神學為主,齊國的大學則是禁止神學及宗教傳播的,即使是傳統的東方道教和佛教,也不能在學校裡布道施教,發展信徒,至於與被打壓和限製的天主教和真神教,那就更不能進入校園。
更值得稱道的是,齊國大學的入學門檻不以身份和地位來決定,凡是能通過大學招錄考試的學生,不分門第、不論貴賤,皆能入學就讀。
對於家境貧寒的學子,政府和學校也會給予一定程度上的資助,幫助其儘可能地完成學業。
畢竟,能通過一輪又一輪的篩選,最終能考上萬中挑一的大學,那絕對是帝國棟梁之材,其未來在社會中發揮的作用和創造的財富也將是難以估量的。
要知道,這個時期,英格蘭王國根據1662年頒布的《信仰劃一法》規定,信奉國教不僅是國教會神職人員、學校教師任職的必要條件,而且還是當時英格蘭高校申請入學和獲取學位的前提條件。
在齊國的每個大學都會根據專業的不同,設置若乾獨立學院。在一些財政撥款或者民間捐款充裕的大學,各個獨立學院都還有自己的校舍,有教室、食堂、圖書館、運動場、會所和學生宿舍。
大部分學生都會配備有兩到四人的居住套房,包括書房和臥室,生活條件算是極為優越的。
在學製上,不同於歐洲的大學會將一學年分成三學期,齊國的大學從建立之初,便直接將一學年分成兩個學期,中間是五到六周的假期,以為學生提供返家團聚或者社會實踐的時間。
歐洲的諸多古典大學,包括久負盛名的英格蘭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仍舊延續了既有的保守和落後。
它們按照傳統教育,學生的教學主要是以傳統問答製為主。這種模式是以應試教育為目的,極大破壞和挫傷了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難以達到理想效果,同時不利於當時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教學內容也多為古典教育。
因為,古典教育相信崇高的思想和深奧的學術是由貴族精英們開創的,高等教育也是為那些沒有金錢之憂的紳士服務的。然而,對於這個時期人們而言,大多以新興職業為目標,因為這些新興職業大多收入不菲,更加需要獲得高階層次的教育。
相較而言,齊國的大學教育模式從建立之初,既完美地避開了東方傳統的僵化和束縛性的儒家教育模式,也擯除了西方歐洲古典大學那種保守而落後的教育理念,從始至終都強調教學和研究的緊密結合,將獨立的學科體係和研究方法相結合,以促進學術研究和發展,從而創造和應用新的知識,這種強調研究和創新的模式為當時的齊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科學和技術上的傑出人才,並成為整個世界高等教育的典範。
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齊國目前已陸續建立了六十多所大學,每年在讀的學生人數超過十萬人,源源不斷地為齊國社會輸送各個學科的有用人才,這也為齊國的工業不斷進步和經濟高速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作為帝國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長安有七所大學,而帝國大學和長安大學則是其中最為翹楚的兩座。
儘管這兩所大學不論是從建校曆史,還是學術成就上,根本無法與建業天工學院相比,也暫時無力爭奪齊國第一大學的美譽。
但這並不妨礙兩所學校為爭奪老二的名頭,而不斷展開一場又一場的撕逼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