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印度洋地區的海上霸主,更是該地區貿易秩序的維護者,齊國自然不能坐視阿曼人如此肆無忌憚地破壞既有的和平穩定的貿易環境,開始將目光投注於海灣地區。
在數年前,阿曼人以咄咄逼人的態勢,謀奪海灣霸權的時候,齊國之所以未及時乾預,主要是精力暫時不濟,被同時進行兩場戰爭拖住了手腳。
大齊泰平十一年(1715年)十月,齊國以本國商人和民眾遭到無辜殺害為借口,對位於蘇門答臘島北端的亞齊素丹王國發動戰爭。不到兩個月,齊國軍隊便攻占亞齊近半國土,並於當年十二月,占領亞齊首都和王宮,素丹馬哈穆德·福賽被迫撤往山區,不久病故。
但頑強的亞齊人在繼任素丹和真神教首領杜伊瑪·烏丁的帶領下繼續頑抗,憑借山高林密的地形,與齊國軍隊展開了頻繁而殘酷的治安遊擊戰,讓自以為大勢已定的齊軍吃了不少苦頭。
為了徹底征服這個小國,齊國除了征召占碑、乾巴魯、柔佛、吉達、霹靂等眾多土邦屬國派出軍隊參戰外,還調集了順國、河仙、占城等三個藩屬國軍隊,使得參戰人數規模達三萬餘,全力剿殺亞齊反抗勢力。
大齊泰平十三年(1717年)六月,齊國軍隊在一個投靠的亞齊部落首領指引下,於多巴湖附近俘獲亞齊素丹,斃真神教首領杜伊瑪·烏丁,儘殲該地亞齊抵抗軍兩千餘。
隨後,齊國人廢黜並軟禁了那名被俘的亞齊素丹,重新在亞齊王室中挑選了一名“睿智”而“機變”的王子,繼承素丹位。
搞定了亞齊王國,齊國還沒喘一口氣,印度又生出事端。
馬拉塔王國於泰平十年(1714年),在齊國的主持下,同莫臥兒帝國簽署了《浪納瓦拉合約》,結束了雙方長達十二年的武裝衝突,並由此在法理上獲得了德乾五省的地盤,成為印度地區僅次於莫臥兒帝國的大國。
《浪納瓦拉合約》被認為是“馬拉塔曆史上的裡程碑事件”,王國的帕什瓦(即宰相)巴拉吉·維斯瓦納特的聲望也藉此在馬拉塔王國中達到最高點,而由此滋生的野心和欲望,也膨脹到極點。
向德裡進軍,徹底取代莫臥兒帝國,廢黜帝國的皇帝,在廣袤的印度大陸,建立一個統一而偉大的馬拉塔帝國!
泰平十四年(1718年)七月,巴拉吉·維斯瓦納特向所有的馬拉塔人宣稱:“以我們最為堅韌的力量,去猛烈地晃動那棵已經枯萎的樹乾,那麼,上麵的樹枝和樹葉就會自己掉下來。馬拉塔人的旗幟,應當從克裡希納河飄揚到印度河!”
齊國駐印度總督聞知馬拉塔人開始進行國內總動員,準備對莫臥兒帝國發動一場滅國之戰,驚愕得無以複加。
尼瑪的,你們搞出這麼大的動靜,就不問問我們齊國人的意見?!
齊國駐印總督府立即對馬拉塔人發出了嚴厲的警告,勿要做出任何改變目前地區局勢的舉動,否則,齊國將會做出堅決有力的反製措施。
然而,自信的馬拉塔人對齊國的警告置若罔聞,在他們看來,不趁著自己兵強馬壯之際,滅亡莫臥兒帝國,從而建立一個屬於馬拉塔人的偉大時代,那可是會遭到三相神(印度教的三位最高主神,梵天、毗濕奴、濕婆)的唾棄和懲罰。
同年12月,八萬馬拉塔王國軍隊越過訥爾默達河,攻占了莫臥兒帝國馬爾瓦省重鎮博帕爾,拉開了滅亡莫臥兒帝國的戰爭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