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齊國陸軍中最小的編製——連來說,隻有一種隊形,那就是三列橫隊。橫隊、縱隊、方陣等隊形是對營以上編製單位而言的。
所謂營橫隊、營縱隊、營方陣其實就是營級長官將所含三列連橫隊進行變換、組合和排列的產物。將所有三列連橫隊排成一個大橫隊,就是營橫隊,這種陣型的優點是便於發揚火力,缺點是對地形和紀律要求非常敏感,移動速度慢而且非常難保持隊形的整齊。
不過,第三混成營所在的位置卻是一片極為空曠的戈壁地帶,幾乎沒有任何遮攔,倒也方便了部隊列陣迎敵。唯一不利的因素,可能就是敵軍從南麵的丘陵方向衝來,使得齊軍官兵不得不迎麵正午刺眼的陽光。
“狗日的,阿曼人還真是選了一個最好的攻擊時間。”連長俞元斌手搭涼棚,眯著眼睛,朝數百米外的阿曼陣列望去,“這大中午的,硬是不讓老子歇一下!……咦,那些衝在前麵的是波斯人嗎?”
隻見前方有多達數千平民裝飾的波斯人,哭喊著,驚叫著,在阿曼士兵刀劍的逼迫下,朝齊軍陣列湧來。凡是停步不前,或者跌倒在地的波斯人,均被殘暴的阿曼人揮起一刀,將其砍殺,從而引得整個隊伍更大的躁動。
阿曼人竟然將俘虜的波斯人全部當做衝陣的炮灰!
“開炮!”第三混成營營長、宣節校尉(少校)閆少武放下望遠鏡,然後麵無表情地下達了命令。
“轟!轟!……”
五門55毫米口徑的輕型陸軍炮(相當於同時代的4磅火炮)依次打響,但隻有兩發炮彈準確地落入密集的人群之中,破碎的彈片,四下飛濺,立時掀翻了十數人,將整個衝鋒的陣勢攪動得更加混亂。
“轟!轟!轟!……”
經過兩輪校射後的火炮打得愈發猛烈,炮彈也從最初的球形爆炸彈,轉換到榴霰彈,給予敵軍大量殺傷。排在前麵的波斯人炮灰不顧阿曼人的彈壓,開始四散奔逃,將隱在後陣的阿曼軍隊暴漏在齊軍火力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