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千裡耳”(2 / 2)

那為什麼絕大多數宮室是坐北朝南多呢?

因為北位乃是皇帝尊位。

“周公返政成王,北麵就群臣之位。”

“王南鄉,三公北麵東上。”

“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麵而見天子,曰覲;天子當寧而立,諸公東麵、諸侯西麵,曰朝。”

天子在北位,麵朝南邊,臣子在南位,麵朝北邊,南北位本來就是古代的君臣位。古代皇權一路加強,所以代表君臣位的南北向就會不斷鞏固。

西漢長安是坐西向東,但是到東漢起就變成了坐北朝南格局,而且之後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這樣的布局了。

但後麵朝代也是有例外的。

趙構重建大宋,建都臨安時,幾乎把整個皇宮都修到鳳凰山上去了--嗯,這個布局應該是有防禦上的考慮(畢竟趙構也被金人乾怕了),就是坐南朝北的格局。

要知道,之前大宋開封城的皇宮布局就是是坐北朝南的,到了趙構這會兒,就坐南朝北了,這要怎麼跟列祖列宗交代啊,畢竟北位是尊位啊!

南宋人自有辦法,他們搞了一套先兆玄學,“山勢自西北來,如龍翔鳳舞,掀騰而下,至鳳凰山上……其先兆於東都為山之時”。

瞧著了吧,不管皇宮朝向哪,其實都能找到話說的。

其後的蒙元大都,也是坐南朝北的的格局,不過人家考慮的是漕運係統和經濟的發展。

所以,宮殿的設置和朝向,和所在地的地理環境、外部環境以及政策目的有很強的關聯,所謂的禮俗文化隻是其中一種影響。

像齊國這種對傳統封建禮俗文化並不是很看重的國家,自然要依據漢洲地理環境新建一座彰顯大國之韻的宮殿。

北位為尊?

嗬,這個時代,當以實力為尊!

“孔院長,……哦,太子殿下!”一名科學院的高級院士匆匆闖進屋來,臉上帶著狂喜的神色,“龍源縣(今圖文巴市查爾頓鎮)那邊剛剛回信了!經過編碼翻譯,已經可以確認,我們兩邊各自發送的信息均準確無誤,一字不差。……千裡耳項目成功了!”

“殿下!”孔鼎文聞言,也是喜出望外,轉頭看向太子齊惟垣,“我們科學院終於將傳說中的千裡耳,在今天將它實現了!”

“哈哈哈……”齊惟垣大笑起來,今日來科學院就是為了見證這“千裡耳”項目的試運行成功。

數十年來,從電磁學理論研究,到實物研製,終於將太祖皇帝曾提點的“千裡傳音”給弄出來了。作為帝國的未來接班人,沒有人比他更明白,這電報機的試驗成功,將對維護齊國的有效統治和持續的殖民擴張,具有何等積極而重大的意義。

“重獎!……千裡耳項目所有研究人員都將獲得皇室科學基金的重重獎勵。而且,我還建議為此項目申請本年度最高皇家科學成就獎,屆時由陛下親自為他們頒發榮譽獎牌,以慰其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