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人口的虹吸(2 / 2)

然而,直屬長官卻告知他,根據本土陸軍部的調令,李延良在身體恢複後,需立即乘船返回長安,接受新的職務安排。而他在西州駐屯軍一團二營三連連長的職務,已被新的軍官所代替。

李延良接到命令後,驚愕之餘,也不免生出幾分失落。

根據各方綜合情報顯示,阿富汗地區的部落武裝極其落後,連像樣的火器都沒幾支。那個馬哈茂德在離開坎大哈襲掠波斯時,幾乎將大部分精銳部隊都帶走了。而這次印度駐屯軍聯合喀拉特汗國,出兵近萬人,裝備精良,物資充沛,可以說是以獅子搏兔的方式,攻襲阿富汗人的後路。

這種情勢下,建立赫赫軍功,那是板上釘釘的事,為以後軍中升遷,將獲取一份耀眼的資曆。

可沒想到,這份到手的功勞自己卻無緣獲得。

按理說,他這種低階軍官的任命和調動,根本不會驚動本土的陸軍部,甚至都不會經過海外駐屯軍司令部。因而,當他的直屬上官把調令交給他時,眼神中充滿了探究的意味。

這家夥該不會是國內哪個高官或者勳貴的子弟?

懷著疑惑和遺憾的心情,李延良於5月6日,搭乘一艘返回本土的戰艦,曆經兩個多月,抵達建業。

漫漫旅途中,作為一名陸軍軍官,在海軍艦船上少不了被人家奚落和言語擠兌,讓他一路上好生鬱悶。不過,隨著彼此交流日甚,倒也結識了幾個誌趣相投的艦上軍官。

曹舸性子大咧,為人也較為爽利,對所謂的海陸之間的“門第”之爭,也絲毫不在意。平日隻要不當值時,總會跑來找李延良說話。各地的見聞,海外領地的征服,以及世界局勢的評說,各抒己見,討論得熱火朝天,彼此引為知己,這倒使得煩悶的旅程,稍稍變得有趣了一點。

建業港經過數十年建設,不僅是漢洲本土最大的港口,而且也是整個南洋地區的經濟、貿易中心,最為主要的海上交通樞紐。每天經停該港的船隻數以百計,高聳的桅杆,張掛的風帆,以及蒸汽輪船冒出的煙塵,鋪滿了整個海灣。

“哈哈哈……,老子終於來到齊國了!”一個剛剛下船的移民在看到繁忙喧囂的碼頭,熙熙攘攘的人群,層次鱗比的倉庫和貨棧,以及港口那座高聳入雲的登陸紀念碑,心情激蕩下,不由大吼一聲,引得周圍的人群紛紛側目。

“塗三,莫要大吼大叫!”一名同伴立時阻止道:“這是齊國,可不要發了性子。……你瞧瞧,把差爺都招來了!”

兩名碼頭巡警聽到吼聲,握著警棍,一臉戒備地走了過來。

在仔細檢查了對方入境文書後,並無任何不妥,警察遂嚴厲警告,勿要高聲喧嘩,肆意囂張,否則,會將他們抓回收容營去挖礦。

“大陸的秦國人。”曹舸背著行李包,看著那邊發生的小插曲,笑著說道:“怎麼感覺,凡是一踏上我齊國土地上的外來者,都會顯得這般興奮。”

“在我齊國隨便謀個差事,每月最少都可以拿五六塊錢,折合白銀近十幾兩。要不了三五年,就可以積攢一大筆錢。這在秦國的話,是根本不可想象的。”李延良搖搖頭說道:“這要換做我的話,能獲得比現在高出七八倍,乃至十幾倍的收入,也會這般興奮。”

“那倒也是!聽說,秦國這幾十年來,一直在嚴控國內百姓私自出逃,防止各種偷渡行為,以免人口流失。”曹舸一邊走著,一邊說道:“可就算如此,每年偷渡至我齊國海外領地和漢洲本土的秦國人不下十萬人。這麼多人,要擱威遠島那個偏僻地方,都能建好幾個縣了!”

“數年前,我曾在大興聽及一位經濟學者提出過這麼一番理論。”李延良說道:“他說,隨著城市的發展,會逐漸形成幾個人口規模高度聚集的大城市,進而又會聚集起各種優勢資源,使得大城市擁有更多的工作機會,更為優質的教育,完善的醫療保障,等等。這對於經濟落後的農村和小型城鎮而言就具有致命的吸引力,將會把這些弱勢地區的人口,資源,還有大量廉價勞動力吸納到大城市當中。這樣一來,會更進一步促進大城市的發展。我認為,國家之間也會出現這種經濟因素下的人口吸引現象。畢竟,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