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齊國的皇帝同意我們的請求了嗎?”賽義德·穆罕默德見父親切萊比·穆罕默德一臉笑意地下了馬車,上前一步,輕輕地將他攙住。
“專使,齊國皇帝怎麼說?”奧斯曼帝國駐齊國公使穆斯塔法·阿塔圖爾克也是一臉殷切地看著切萊比·穆罕默德。
“齊國皇帝原則上同意對我們奧斯曼帝國實施一攬子援助計劃,包括提供必要的軍事裝備和低息貸款,以及修築一條伊斯坦布爾通往瓦拉幾亞(今羅馬尼亞南部地區)的鐵路。”切萊比·穆罕默德笑吟吟地說道:“並且,齊國還有條件地同意與帝國簽訂一份軍事互助合約,以促成兩國達成軍事聯盟的目的。”
“太好了!”賽義德·穆罕默德興奮的擊掌而讚,“若是我們有了齊國強勁的軍事援助,那麼在麵對奧地利和沙俄的威脅下,必然會有足夠的底氣!”
“齊國有條件與帝國簽訂一份軍事互助合約?”穆斯塔法·阿塔圖爾克卻從切萊比·穆罕默德話語中聽出一絲不同尋常之處,“他們提出了什麼條件?”
“在帝國發生戰爭時期,齊國人不會直接派出作戰部隊參與戰事。但他們願意為帝國提供更為專業的軍事指導,還有海岸防衛、物資和人員的海上運輸,以及必要的商船護航。”切萊比·穆罕默德一邊邁步朝公使館裡走去,一邊輕鬆地說道:“至於條件,無非就是想獲得整個埃及的包稅權,以及修築一條溝通紅海和地中海的鐵路。同時,齊國也希望在其與歐洲國家發生戰爭時,可以不經任何授權,允許他們的軍隊通過埃及,進入地中海,以及在帝國地中海沿岸港口停駐和獲得物資補給權力。”
“還有嗎?”穆斯塔法·阿塔圖爾克皺了皺眉,繼續問道。
“他們還希望帝國對財政、稅收和軍隊進行深層次的變革,而不要因為政局變動,使得各項政策再出現反複。齊國人願意幫助帝國建立一家中央銀行,並為帝國幣製改革提供積極有效的物資和技術援助。……哦,還有一條,他們希望我們能尊重波斯薩法維帝國的領土完整。嗯,也就是要求我們退出侵占的波斯領土。”
“哦,這些條件好像並不怎麼苛刻。我個人認為,素丹陛下和大維齊應該會同意齊國人的條件。”穆斯塔法·阿塔圖爾克稍稍鬆了一口氣。
如今,整個埃及的經濟和貿易,幾乎都被齊國商業資本所滲透和控製,帝國將該地的包稅權賦予齊國人,其實意義並不大,無非就是將此前間接收取齊國人的稅收,變成直接讓齊國人繳納額定的稅收。
至於修一條溝通紅海和地中海的鐵路,多半是齊國人為了增加其貨物過境量,以便更好的拓展商業貿易。當然,這對帝國而言,也有巨大的好處,畢竟貿易量增加了,稅收自然也是水漲船高,可以為帝國貢獻更多的財富。
而最後一點,齊國若是跟歐洲國家爆發戰爭,希望能借道埃及投送他們的軍隊,以及借用帝國於地中海沿岸港口休整和補給,則很有可能會將帝國拖入到一場無謂的戰爭當中。
結合最近一段時間,齊國與英國之間的緊張關係,穆斯塔法·阿塔圖爾克有理由相信,齊國很可能在為即將爆發的齊英戰爭而做外交和軍事準備。
那麼,帝國是否願意為了獲得齊國有力的經濟和軍事援助,從而得罪英國這個歐洲海上強國呢?這或許隻有伊斯坦布爾的素丹陛下和大維齊才能做出最終的決定。
近年來,奧斯曼帝國在愛好和平的艾哈邁德三世統治下,通過一係列的改革,極大地推動了帝國的經濟發展。尤其在軍事改革方麵,素丹充分聽取了諸多齊國軍官的建議下,對軍隊的組織結構進行了重新調整,提拔了一大批具有較高軍事素養的軍官,有效提升了軍隊的戰鬥力。
為了彌補財政虧空,增加政府收入,帝國還加強了對外貿易,鼓勵商業和工業的發展。帝國借鑒齊國和歐洲的商品經濟和消費主義的理念,大刀闊斧地在商業上進行改革,除了繼續加強與齊國之間的商業合作外,還廣泛吸引來自歐洲和亞洲的商人,以製衡滲透力愈發深入的齊國商業資本,誓要將奧斯曼帝國重新打造成一個重要的貿易中心。
可能是為了削弱齊國的影響力,奧斯曼帝國積極引入了歐洲的文化和科學知識——無他,齊國人隻想銷售他們的工業製成品,打擊帝國本土脆弱的手工業,同時,還非常“小氣”地限製各種先進工業技術和科學知識傳入——表現出一定程度上的歐洲化,並開始將自己定位為歐洲的一部分。
在艾哈邁德三世繼位前兩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挑起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為此,路易十四派遣大使德費裡奧爾遊說奧斯曼帝國,試圖讓帝國跟法國結成軍事同盟,並催促奧斯曼人在匈牙利地區對哈布斯堡王朝開戰,以為法國提供軍事上的支援。
但是,帝國並不想卷入這場異教徒之間互相殘殺的戰爭,為法國人火中取栗。包括素丹陛下在內的統治階層更樂於享受和平之下的歡愉,尤其是隨著戰局對法國日益不利,帝國更加不情願參戰了。
然而,帝國雖然有幸沒有卷入歐洲大戰當中,但在摩爾達維亞卻與俄國起了衝突。
1709年,沙俄在關鍵性的波爾塔瓦戰役中戲劇性地擊敗了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隨著沙俄在大北方戰爭中的勝利,其國勢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狀態,開始覬覦奧斯曼帝國。
那個落敗的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在敗退後,無路可逃,選擇到奧斯曼帝國避難。本來,奧斯曼帝國上下對於收容卡爾十二世心存猶疑,害怕此舉會得罪沙俄,再度引發兩國之間的戰爭。
不過,在齊國駐伊斯坦布爾公使的極力勸說下,再三強調,敵人的敵人,即為潛在盟友,素丹艾哈邁德三世最終還是同意了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避難請求,並竭力為其回國複位,提供積極的幫助。
於是,蠻橫無禮的俄羅斯人開始尋找各種機會侵犯奧斯曼帝國,準備染指黑海地區。在大北方戰爭後,沙俄便一直在蠶食奧斯曼邊境土地,襲擾屬國克裡米亞汗國,並派遣密探間諜煽動摩爾達維亞的叛亂。未幾,沙俄軍隊竟悍然突襲了該地區,並俘虜了一小隊在此避難的瑞典人。
為了保護卡爾十二世,帝國派遣了一支精悍的部隊前往賓傑裡保護他,並隨後與沙俄爆發武裝衝突。當素丹和帝國大維齊得知沙俄的戰爭行為後,憤懣難平,主戰派要求立即對沙俄發動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