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後,我還不知道是否有機會再次回到巴達維亞。”韋斯·帕克斯苦笑著說道:“伱也知道,作為一名水手,我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時間。……哦,該死的,那些方塊字確實把我難住了!”
“韋斯,我們的運氣非常不好。”哈伯·施密德說道:“聽說,在二三十年前,隻要在齊國境內居住滿五年,粗通一點漢語對話,就能輕鬆入籍。可如今,齊國似乎對非東方麵孔的歐洲人限製越來越嚴格,不僅要有五年的居住年限,還必須有穩定的住所,漢語考核難度也相應的增加不少。”
“是呀,齊國當年那種非常包容政策已經沒有了。”旁邊的米勒·斯科拉聽了,也跟著吐槽道:“隨著齊國的愈發強大,他們開始變得自大而保守起來,而且越來越強調東方血統和華夏族裔。哦,上帝,這不應該是一個偉大國家所具有的態度。”
施密德和帕克斯聽了,皆不由搖頭哀歎。
是呀,齊國富裕而強大,控製了廣闊的海洋,囊括了大片海外領土,整個印度洋宛如他們的內湖,無數的國家和民族匍匐在他們的腳下,他們有充足的底氣保持這種高高在上的姿態。
雄踞東方的秦國,空有龐大的人口和國力,也隻能窩在大陸上,朝著貧瘠的西北地區擴張,而不敢於海上掠齊國之鋒芒。
曾經富裕的印度,自莫臥兒帝國被齊國擊敗後,已然無法掌控帝國局勢,各地總督形同自立,馬拉塔王國趁勢而起,孟加拉為齊國所製而自成一係,南方諸邦均為齊國傀儡仆從,整個次大陸可以說已碎成一地,淪為齊國予取予奪的殖民領地。
波斯薩法維帝國經阿富汗叛軍沉重一擊,衰落之勢,無可抑製,如今在齊國的強勢介入下,帝國之勢雖然看起來有再度複起模樣,但其內政、外交和軍事皆受製於齊國,宛如他們被保護國。
歐洲大陸,局勢波雲詭譎,諸國紛爭不斷,即使強如法國、英國、西班牙,也難有一己之力可獨自麵對齊國之勢。
據悉,齊英戰爭早在去年底,已進入尾聲,英格蘭政府正在歐洲四處奔走,以期獲得必要的外交支持,從而可與齊國簽訂一份體麵的停戰合約。
是的,英格蘭其實在去年七八月間,就開始不斷派出使者接觸齊國人,想結束這場戰爭。
他們已經山窮水儘無法再打下去了。
兩年多的戰爭,英格蘭陸續損失了七八十艘戰艦,大小商船也損失了三百餘艘,海外貿易和漁業遭到毀滅性打擊。英格蘭政府更是債台高築,即使以15%以上年利率發行國債,也根本無法籌措到足夠的戰爭經費。
西班牙王國的新西班牙總督轄區開始進攻英屬伯利茲,法國人開始覬覦英屬巴巴多斯島,尼德蘭人對英屬巴哈馬群島也露出貪婪的目光。
更糟糕的是,齊國派出了一支特遣艦隊,聯合慶國海軍,以西屬古巴為基地,頻頻襲掠英屬北美殖民領地,甚至在一些防守薄弱地區直接發起登陸行動,搶掠沿海城鎮,破壞地方生產和生活秩序,使得整個北美領地風聲鶴唳。他們在咒罵齊國人殘暴的同時,也對這場戰爭充滿了無儘的抱怨。
齊國的主力艦隊一度在英吉利海峽附近與英格蘭海軍展開過兩次大規模決戰,雖然英格蘭人表現得極為英勇,技戰術也發揮出了非常高超的水平,擊沉擊傷齊國艦船十餘艘。
但囿於戰艦防護性能和機動性兩個方麵的巨大差距,尤其是麵對一艘鐵甲艦的時候,英格蘭海軍顯得有些束手無策,在兩次海戰中,損失甚為慘重,多達二十餘艘二級以上的戰艦被擊沉或者被俘獲,其他類型戰艦更是損失無數,官兵傷亡數千人。
以至於打到最後,部分英格蘭海軍艦長拒絕出港作戰。
那根本不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戰鬥,純粹是一場赤果果的屠殺!
對方的那艘鐵甲艦明明身中數十彈,卻表現得絲毫無礙,好整以暇地轟出一輪又一輪的炮火,將眼前的英格蘭海軍戰艦逐一獵殺。
齊國人自發明蒸汽機戰艦後,又一次顛覆了海上的戰鬥模式!
可以預見,在齊國強大的海上武力威脅下,英格蘭即使再多聯係歐陸諸國,獲得必要的外交支持,但最終一定會迫於雙方不對等的局勢,簽訂一份可能是比較屈辱的合約。
另一方麵,通過這場齊英戰爭,想必歐洲大陸一定也會對齊國抱以足夠的警惕。
二十多年前,齊國通過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開始介入歐陸局勢。是時,並沒有引起歐陸諸國的太多重視。
一個在印度洋稱王稱霸的地區強國,靠著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積極拓展他們的貿易市場,為了南美利益,跟隨歐洲聯盟與破落的西班牙打了一仗而已。
他們即使海上力量再強大,難道還能將手伸到遙遠的歐洲大陸來?
然而,齊英之戰,卻大大震動了歐洲大陸。
齊國人還真的可以將他們的海上力量投放至距離如此遙遠的北大西洋!
他們還能通過奧斯曼帝國,影響巴爾乾和神聖羅馬帝國的局勢!
他們還還能通過波斯帝國,影響高加索地區,及至俄羅斯帝國的局勢!
他們還還還與普魯士和瑞典建立了親密的關係,繼而又又影響到波羅的海周邊的局勢!
可以說,齊國已然成為左右歐陸局勢的重要力量。這也將使得歐洲各國在作出某項重大的外交決策時,不得不把齊國的影響因子考慮到其中。
齊國自漢洲大陸建基立業起,除了早期遭到西屬菲律賓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幾次入侵外,曆八十餘年,幾無任何外患可威脅齊國本土。但它卻能依托連串的海外基地和港口,遙製亞歐大陸,同時以控製的各處海上要津之利,坐擁廣闊的海外市場,源源不斷地滋補著齊國繼續發展壯大。
永安及周邊地區,原為荷蘭東印度公司屬地,在歸附齊國管轄後,所屬華人及相應族裔(混血)自動獲得海外國民身份,自是歡喜不已。
但眾多歐裔居民卻僅有海外領地居住權,尚需移民事務部甄彆考核後,方能獲得正式國民身份,這讓不少期望成為這個大國子民的歐裔民眾抱怨不已,腹誹齊國政府區彆對待,有“種族歧視”的嫌疑。
那些擁有巨萬身價的原東印度公司高級職員為何就能輕鬆通過移民部的考核,三年時間就能獲得齊國正式國民身份?
齊國政府對待移民不僅有種族區彆對待,還特麼的嫌貧愛富!
“……且論吧。比起那些被當做卑賤奴工的土著,我們歐洲人好歹有一絲成為這個國家的一份子的希望。而且,即使沒有國民身份,但我們還能沐浴在和平而穩定的環境中,賺取歐洲大陸民眾所無法企及的薪水,我們心裡應該滿足了。”
哈伯·施密德坐在酒館的窗戶邊,側頭看著一群可能是來自秦國的移民,正在一邊走著,一邊好奇地打量街道兩邊的高大建築,口中幽幽地說道。
這些幸運的東方移民,隻要在齊國境內待上幾年,一旦提交申請,便能順利地成為這個國家的正式國民。
所謂“同人”不同命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