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風波(2 / 2)

長安朱雀區的月明樓是城裡最大的一家茶館之一,每日下午時分,便會有專門的說書先生、雜耍藝人在那裡登台彈唱、評講傳奇故事。

此時,台下擠滿了恭候已久的看客。

約三五友人,點一壺清茶,幾份小菜,再買一包瓜子、花生,圍坐於小桌前,聊著閒話,吃著零嘴,等著藝人出現。

名角剛剛從厚簾子背後出來,尚未張嘴啟聲,就已經歡聲雷動。更不要說戲入佳境時,整個台下觀眾大會聲呼喊,使得整個茶館好不熱鬨。

台下的眾多看客中不乏行家裡手,他們口味老到,對音色、語境、情節、腔調、情感的起承轉合都極為敏銳,台上名角、藝人的聲名毀譽常常就在他們的品評之中。

除了戲曲、評書外,最近幾年,包括長安在內的齊國各大城市又從秦國傳來新的一種藝術形式--揚州評話。

揚州評話最大的特色是說表細致,刻畫入微,與大陸傳統北派說書的粗獷與簡潔形成鮮明的對比。它本來是以揚州方言說表,以中州韻和方言土語起角色,以手、眼、身、步傳神達意,注重在矛盾衝突中刻畫人物性格和塑造藝術形象,講究敘事說表、開相說表性格說表、氣氛說表、寫意說表、繪狀說表、逗噱說表、評論說表等多種表現手法。

不過,揚州評話傳到了齊國境內後,卻要入鄉隨俗,自然要以齊國“官話”為準,要不然,台下觀眾可就沒幾個人能聽懂,呆若木雞地看著評話人而不為所動,豈不兩相尷尬。

正如此藝人“道經”所雲:“說書要說理,說理要說事,說事要說人,說人要說心”。揚州評話的結構幾乎都用以書中一個人物串書、線到底的形式,而不同於北派說書事件複線發展的結構形式。

來自秦國的說書人每逢登台講述古今軼事,台下觀眾必然感慨不已,他們的心跳和思維早已緊隨台上的藝人,看他每一個不算誇張卻形象生動的肢體動作,每一聲飽含無奈的歎息,還有那被現實擊敗的不甘惆悵。

這些評書人評講的內容很廣,除了說一些傳統的《三國》、《水滸》之類的英雄事跡和曆史故事外,有時為了保持觀眾的好奇心,也會說一些反映現實問題的逸聞趣事,或者是一些充滿神秘和香豔氣息的市井俗事,江湖俠士、才子佳人、清官俠客等形象在評話裡占了越來越大的比重。

“……今日且說前明萬曆年間,神宗皇帝為貪瀆民間資錢,不顧廉恥,連發數十道聖旨,將宮中宦監派於全國各地,專事收取礦稅,是為礦監。……此番收取錢財,非為國帑,而是入了皇帝的私人錢袋子。可歎,貴為一國之君,專為圖財,那些擔任礦監稅使的宦官自是一個的腦滿腸肥,百姓無不怨聲載道。”

“……漢地十八省,數百府縣軍州,凡有礦者,皆有閹宦鎮之,破家滅門之數,不知凡幾。……各位看官,此等礦監,可比上國稽核稅吏否?”

“嘩……”

台下觀眾發出一陣哄笑。

“於夫子,伱可說岔了!前明萬曆皇帝的礦監可比不了咱們齊國的稅吏。那可是在國家法令製度保證下,合理征稅,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前明的礦監算什麼玩意,那不都是一樣沒卵蛋的太監嗎?我齊國的稅吏嘛可是正兒八經的朝廷公務人員!”

“誰說不是呀!咱們齊國稅吏上門稽查,哪個商社工礦敢不繳納政府賦稅?”

“……”

“著呀!”台上的藝人滿麵笑容,朝著台下的觀眾團團作揖後,重重的拍了一下堂木,“齊國,還真乃上國風範!當今之時,稅吏四出,稽查天下,此等氣勢、此等威風,即使前明閹宦仗勢行凶,肆虐八方,也自當不如矣!”

“哎,這於夫子說這麼一出,我咋感覺我齊國的稅吏堪比前明礦監呢!”

“是呀,是呀!聽說不少地方商社東家為了應對全國稅務稽查,直接停工停產,還將工人都給遣散了。這是鬨的哪出呀?”

“沒錯,有商社傳出話來,說是稅務稽查,必須要先停產停工。這要是查出問題後,那不得立即關門歇業呀!”

“瞧你說的,搞得好像是稅吏在擾亂工商正常從業似的……”

“還彆說,好多商社的東家就是這麼認為的,這政府要循前朝之例,準備要對商賈行打壓之舉了!”

“……”

“瞎幾把扯嘛!”姚紹雄剝了幾顆花生,扔到嘴裡,啞然失笑,“咱們齊國以工商立國,如何會因噎廢食,行打壓商賈之事。”

“老姚,你沒聞到什麼味嗎?”範誌奇臉上卻露出一絲凝重,眼睛死死盯著台上那名評話人,一邊團團作揖,一邊笑著插科打諢,調侃著近期全國稅務稽查之事。

“啥味呀?”姚紹雄不以為意地說道:“擱著晚飯還有一段時間呢!怎麼著,你這是聞到隔壁暢春居的佳肴美味了?”

“有人要搞事情!”

“嗯?”姚紹雄聞言,心神一震,目光瞬間掃向茶館各個角落,眼神也變得異常犀利。

“不是茶館。”範誌奇沉聲說道:“有人借此次全國稅務稽查,要興風作浪,開始煽動謠言了。”

“老範,你的意思是……”姚紹雄立時會意。

“我在這兒盯著,你去叫幾個兄弟過來,先把這個評話人和他後麵的人一起給拿了。”範誌奇嘴角露出幾分狠厲,“好好的評話不說,非要牽扯到稅務稽查的話題上,若說他沒問題,鬼都不信!”

“嗯,你好生盯著,我去去就來。”姚紹雄聞言,絲毫不做任何耽擱,起身便朝外走去。

娘老子的,還真以為咱們民調處是吃素的!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