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台藩軍五千餘人,浩浩蕩蕩地向關東進發,準備趁著幕府大軍在周防、長門兩地與薩長聯軍糾纏之際,來一個釜底抽薪,直搗“黃龍”。
在不到半個月時間裡,仙台藩軍接連擊破福島藩、白河藩、守山藩、磐城平藩、鬆岡藩等數支譜代大名藩軍,並在10月15日,重創水戶藩德川宗堯匆匆組織的“討逆軍”,震動天下。
於是,驚怒交加的幕府一邊積極組織關東地區和江戶城的防禦,一邊再次發布幕府征召令,要求陸奧、出羽、常陸、下野等地的藩國出動藩軍,共擊仙台藩伊達氏。
然而,征召令發出未久,位於陸奧地區北部的明國安定府宣布進入緊急動員狀態,並且明國艦船也頻繁遊曳於日本東北附近海域,有大舉進攻陸奧諸藩的企圖。
在這種情勢下,陸奧、出羽等地區諸藩震恐不已,使得這些本來就不想摻和其中的藩國借機推脫了幕府命令,將各自藩軍全都龜縮於藩城,準備應對北明可能發起的軍事入侵。
由此,仙台藩北麵和南麵兩個方向幾無任何威脅,可全力向南以擊幕府核心地區。
當“盛源號”駛入仙台外港並停靠於碼頭時,因為船上的糧食被幕府“強買”,毫不意外惹得伊達氏大為光火。
我這邊打仗呢,訂購的糧食咋沒了?
你們齊國人咋一點擔當都沒有,如何會任由幕府沒收船上的糧食?
難不成,你們還怕幕府對你們動粗?
嗯,在這種局勢下,最好是幕府能跟齊國發生衝突,從而減輕倒幕派的軍事壓力!
自知理虧的齊國船長,為了不太過於得罪仙台藩--畢竟,日本戰事一起,大把的商人會像聞到腥味的鬣狗一樣蜂擁而來,貼心地將船上配置的數門火炮“折價”賣給了伊達氏,同時還將船上搜刮的數十杆火槍,也半賣半送地給了對方。
什麼,那船隻即將航行於廣闊的太平洋,遇到海盜或者島嶼土著的襲擊怎麼辦?
彆逗了,在這個時期,整個太平洋除了齊國的船隻外,就隻有藩屬呂宋(鄭氏)和衛國的商船,哪裡還有什麼海盜之類的威脅。
甚至,就連曾經開辟了大帆船貿易的西班牙人,都不怎麼喜歡來太平洋溜達了,而是在西屬美洲安心地等著東方世界將源源不斷的商品主動運送過來。
因為,霸道的齊國人宣布,太平洋諸島皆為齊國保護領地,毫不客氣地將整個太平洋劃為自己的勢力範圍,任何外來國家和勢力不得染指。
更不要說,齊國人還在若乾關鍵的太平洋島嶼上,進行了數量規模不等的移民活動,還派了官員和士兵入駐。
大齊帝國的兩洋霸權,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再者說了,“盛源號”可是一艘蒸汽-風帆混合動力船,要是真的中了大獎,遇到流竄至太平洋海域的海盜,也可憑借其高航速、高機動性,輕鬆擺脫敵人的追擊。
因而,跑太平洋航線的商船,基本上都是沒有武備的。當然,這也為船隻騰出更多的空間,用來裝載更多的貨物。
所以,“盛源號”上的火炮本來就是要走私至仙台藩,船東為了想在伊達氏麵前表現出十足的誠意,故意宣稱自己不惜犧牲整艘船的武備,而“含淚”將這些火炮賣予對方,以此來博得對方好感,從而下次貿易往來時,能獲得更多的交易機會和優惠幅度。
要知道,太平洋航線可不比印度洋航線,整個一圈均有不少貿易機會,可以頻繁駛入或停駐港口進行交易。而在廣袤的太平洋海域,眾多星散島嶼上的土著可沒什麼消費能力,隻能作為沿途的食水補給點。
如此一來,往來太平洋航線的商船除了儘量在日本諸島轉一圈外,也隻能悶著頭以最快速度駛到美洲,或者與齊屬殷洲領地交易,或者跟西屬美洲殖民地做買賣。
這麼遠的距離,還有這麼少的交易機會,那還不得將商船塞得滿滿當當,從而獲取更高的貿易利潤。
“盛源號”在仙台外港僅停留了四天時間,采購了大量的銅和硝石後,揚帆出港,朝清遠(今日本北海道函館市)駛去。
“其實,已陷入麻煩的幕府本來可以避免戰爭爆發的。”
即將入冬,凜冽的海風帶著陣陣寒意,激起的浪花也不時飛濺在舷邊,盛源號船長石寶善將身上的呢絨大衣裹緊了幾分。
“幕府太過自信,以為憑著自身強大的實力,便能壓製天下諸藩大名。另外,他們也嚴重低估了外部局勢的複雜和威脅。我們固然不希望這麼一個擁有兩千多萬的人口大國實現真正的統一,北明更不願看到日本有崛起複盛的機會。”
“是呀,這打起仗來,估摸著買賣也不好做了。”水手長廖福元點頭附和道:“錢都打光了,咱們齊國的商品賣給誰去?”
“嗯,希望幕府在打上幾仗後,覺得無法徹底擺平作反的長州、薩摩和仙台諸藩後,能及時收手,繼續恢複到曾經的狀態。”石寶善說道:“你說要撤藩立縣,不能搞得所有藩國大名人心惶惶吧!幕府還是太過著急了,應該先在自己的藩領內試著搞郡縣,推集權,然後再逐步擴展至禦三家、親藩大名、譜代大名,最後再拿那些跟幕府不一條心的外樣大名動手。一步一步,裹挾著大勢,徐徐推進,說不定就能完整真正的統一。”
“不太可能吧。”廖福元搖頭說道:“北明可不想日本這般輕鬆地完成內部整合,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統一。你想想,日本擁有十倍於北明的人口,而且還都是單一民族,曆千年華夏儒家熏陶。若是改政革新成功,發展起來的話,必然會對北明構成實質性的威脅。本來應付秦國都力有不逮,再麵對崛起的日本,北明怕是連睡個覺,都不敢閉上眼睛!”
“不錯。北明放著嶺北、極地大片無主之地而不顧,一門心思地想往日本島上拱,巴不得整個日本再度回到戰國內亂的局勢當中。此番幕府舉止失措,又讓北明尋到了機會,說不定又要出手,繼續蠶食和吞並陸奧北部地區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