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興十三年(1683年)清遠至長寧鐵路通車後,更是助推了這座城市的強勁發展勢頭。
隨著齊國工業技術和產業的外溢--當然,也有齊國刻意的大力扶持,包括清遠在內的雲州地區也迎來了一波發展紅利,無數的工廠隨之建立,眾多的貿易商社也紛紛興起,整個地區的工商業開始迅速發展。
在近十年裡,雲州的城市化的現象也在緩慢地推進,人們大量湧入城市,尋找新的發展機會。新的住宅和工作場所開始迅速擴建。城市直接吸收並改變農村的勞動力現狀,從而在北明這塊核心領地逐漸創建了一個新的社會和經濟模式。
隨著城市的擴張,城市生活變得富有多樣性,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街道和建築,報紙、畫冊、話本、說書、技館、歌舞等諸多文化娛樂活動興起。
人們開始日複一日地上下班,穿行在繁忙的大街小巷。長長的街燈在夜幕降臨時映照出晦暗的街區,挑亮著前方通往未知的道路。
許多新的建築和地標開始塑造著城市新的輪廓,綴著高大的鐘樓和商業大樓,大學堂以及公共圖書館和商業市場。這些建築被認為是現代化和工業化的標誌,準確地勾勒了城市的框架和諸多功能。
然而,工業的發展、城市的增長也伴隨著一些不利的影響,那就是跟漢洲本土一樣,開始麵臨重大的環境挑戰,空氣和水汙染也如影而隨地到來。
清遠城的天空,遠不如二十年前那般湛藍和清澈了。
——
11月7日,南方日本島上爆發了一場規模算是比較大的戰役。
得到諸多藩國支援的幕府軍集兵兩萬四千餘,在萩城(現山口縣萩市)與薩摩藩-長州藩聯軍一萬一千餘展開激戰。
是時,薩長聯軍以罕見的密集火炮,猛烈轟擊幕府軍大陣,在不到二十分鐘內,便致使數支藩軍崩亂,進而引發幕府中軍的騷動。
幕府軍炮隊遂以同樣猛烈炮火回擊薩長聯軍,以期挽回全軍士氣。
然而,令人驚異的是,薩長聯軍的火炮不僅威力更大,而且還打得異常的準,雙方炮戰半個小時,幕府軍炮隊便損失火炮十餘門,炮手近百人,全軍氣勢為之一奪。
隨後,耐不住炮火轟擊的幕府以諸藩聯軍為先導,三千餘新軍火器部隊壓陣,朝薩長聯軍緩緩推進,試圖以優勢的兵力一舉摧垮對方。
卻未曾料到,薩長聯軍以連綿不絕的火槍排射,陸續擊退了蜂擁衝至近前的諸藩聯軍數次進攻,被幕府寄以厚望的前鋒指揮會津藩家督鬆平俊道被流彈擊中後,頓時引發了諸藩部隊的崩亂,連連向後潰退。
薩長聯軍見勢立即發起全軍衝鋒,火槍兵,足輕長矛兵,豬突短兵,高聲呐喊著,如潮水般向幕府軍撲擊而去。
被前鋒敗兵衝亂陣型的幕府新軍陣型大亂,不僅無法阻止士兵的潰勢,甚至還被裹卷著,不斷向後退卻,最終演變成一場徹底的潰敗。
而就在這場大戰進入高潮之際,在北方雲州的清遠港,由二十餘艦船組成的船隊正在依次駛離碼頭,進入廣闊的太平洋。
自從西班牙丟掉了西屬菲律賓後,興旺的跨太平洋貿易曾一度沉寂了二十年。直到鄭氏在呂宋島站穩腳跟後,利用一些被俘虜的西班牙人,組織商船隊駛往墨西哥阿卡普爾科港,才又重新開啟了跨太平洋貿易,溝通了兩個大陸的商貿和人員往來。
漢興八年(1678年),在太祖皇帝的力主堅持下,齊國正式開始殖民美洲。二十多年,先後移民十餘萬,並將整個北美西海岸全部圈入帝國領土之內。
儘管隨著太祖、太宗皇帝的先後離世,齊國本土對美洲領地的投入驟然減少--蓋因,這片海外領地距離本土太遠了,耗費大量資金去移民和建設,委實不劃算,但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整個殷洲殖民領地人口規模已超過二十萬--其實到底有多少人口,就連齊國人自己都不太清楚,本土不重視,各個地方殖民政府自然也不會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統計轄內人口數據。
初期,殷洲地區幾無任何產出,全靠政府持續輸血(包括移民、地方建設、安全防衛、糧食轉運),惹得本土抱怨不已。不過,隨著該地的毛皮貿易開始興起,逐漸吸引了不少商人前往,再加上持續火熱的西屬美洲貿易,使得殷洲好像有些價值意義了。
待紹寧十三年(1699年),在惠寧島(今溫哥華島)和懷遠地區(今舊金山)先後發現黃金,引發了一波喧囂的淘金熱,吸引了本土政府的注意。
於是,在泰平二年(1706年),內閣政府相繼在殷洲設立凜州總督區(今阿拉斯加地區)、蓬州總督區(今加拿大溫和華地區和美國華盛頓州)、暄州總督區(今美國俄勒岡州、加州及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地區)等三大總督區,派駐大量官員,將該地區正式納入的殖民管理體係。
不過,總的來說,囿於距離上的問題,齊國政府對殷洲殖民領地依舊不是太過重視,有黃金、有毛皮,那自然是毫不客氣地將其摟在懷裡,以反哺本土和周邊領地。至於想要政府投錢建設,那根本不可能。
殷洲以其荒僻的地理位置,且遠離經濟貿易圈,對齊國而言,似乎沒啥戰略價值和經濟價值。要不是該地被太祖生前稱之為所謂“天選之地”,極為看重的話,再加上有黃金和皮毛可資利用,說不定就要被暫時擱置,不予拓殖開發了。
要移民,要建設,要管理,那可是費老錢了!
有那閒工夫,將本土和周邊南洋領地徹底開發出來,不香嗎?
要知道,漢洲和南洋,才是我大齊的根本。
就算要加大海外殖民領地的建設,印度、波斯、紅海沿岸,以及黔州(今南非地區),哪個不比殷洲更具戰略價值。
嗯,說白了,殷洲就是為了彰顯帝國的威勢,炫耀帝國領土的廣闊,以此證明,我大齊是一個“日不落”帝國,世界各地皆有地盤。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如此這般輕視殷洲的價值。
至少,被貶封到那裡的某個齊家王爺,眼瞅著南美慶國混的風生水起,不免生出幾分雄心壯誌。
大爭之世,好像一切皆有可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