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七章 終結(二)(2 / 2)

狼煙晚明 解衣唱大風 5865 字 9個月前

楚河幾位當然被毫無懸念地砍了腦袋。結果,有人出錢有人出力,竟給他們修了一座“六義士墓”,還堂而皇之地立了碑。過去講究個生前身後名,給當眾殺皇差的凶手修墳立碑,這事就比較過分了。

廠衛爪牙四布,李世忠當然會知道。不過,他也知道那幫家夥的德行脾氣,搖搖頭裝看不見,沒說啥。

你以為這就完了?嗬嗬。

“意氣粗豪,不受塵埃半點;淋漓血性,頗知忠義幾分!”

這是清流們給“六義士”寫的挽聯。

“年年花酒闔間城,不愛身軀不愛名。說到人間無義事,槌胸裂眥罵荊卿!”

這是他們給“六義士”寫的挽詩。

大字不識一個為了幫老爺抗稅一棍子敲碎公差腦殼的楚河一轉眼成了忠義無雙的大俠……就是不知道若是地下有知他自己會說啥。

李公公重重地歎了一口氣,還是忍了——再怎麼說,錢也收了,讓他們鬨騰一陣,沒人搭理,鬨累了自然也就消停了唄。

消停了麼?

當然沒有。

因為恰恰這時候平了奢安之亂,那幫家夥又找到新的不滿,得借題發揮啊!

屯兵、派官、挑撥離間、爭功……本已經吵翻了天,有人還嫌事情不夠大不夠亂,乾脆把矛頭直接指向了聖天子本人——早些時候有兩位娘娘有了喜(結果夭了一個皇子生下個公主)、最近又有兩個娘娘有了身孕、聖上龍體欠安,三件事連在一起,唯一的結論隻能是聖天子荒淫無道縱欲過度啊!這道理簡直就是一加一等於二一樣。

上奏的是工科給事中宗道仁。

這廝還不隻是上奏那麼簡單:他竟在朝堂上唾沫星子四濺地大聲從頭到尾念了一遍,博得了那幫瘋狗的齊聲喝彩!

李世忠聽小內侍讀著奏章,氣得嘴唇都哆嗦上了:聖上臨朝的時候多了些,你們就一個勁兒地鼓噪什麼國本為重,聖上您還是回後宮沒事多按倒幾個娘娘趕快生個龍子、娘娘有了喜你們又扯脖子大喊“臣聞後宮穢不可言”,這不是透頂的混賬麼!聖躬違和是最近兩個月的事,娘娘是三個月前有的喜,聖上已經好久自己一個人睡了,彆人不知道,李世忠還能不知道麼?再說了,聖天子從小身體就不怎麼好,最近是受了風寒,跟荒淫縱欲有個毛線的關係?言官無忌是一回事,明目張膽地汙蔑詆毀聖天子,指著鼻子罵大街,這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給咱家找些其他茬口兒抓起來!吃幾天牢飯就該閉上狗嘴了!”

李公公又錯了。

宗道仁跟周大人是兒女親家,一則是要借題發揮為周家出氣,二則仗著言官的身份還有那麼多同道在外麵,肯定會想辦法把自己撈出去,索性來個破罐子破摔,乾脆徹底跟權閹撕破臉吧!一個從七品的給事中在朝堂上數落聖上在牢裡罵太監頭子——這風頭出的,滿朝文武還能有誰?千百年後也是青史留芳啊!

然後,他就死在北鎮撫司獄裡了。

太正常了。你在李公公的地盤指名道姓罵他,還捎帶上全體看守,不收拾你,你當如狼似虎的牢頭和牢子們都是白蓮花嗎?

宗道仁之死,終於把搖搖欲墜的帝國向懸崖邊又大大地推進了一步。

*本篇知識點:赤佬

長三角一帶的罵人話,源於宋朝的刺配製度。宋朝犯了罪判流刑充軍者,為了防止其隱瞞身份逃匿要黥麵,就是臉上刺青做標記,多塗以朱砂,故名。後來引申為“遲早要黥麵充軍的賊胚子”用來詛咒罵人,有些類似於北方“挨千刀的”——遲早被淩遲的家夥。隻不過北方的“挨千刀的”逐漸變了味兒,有時候比較親昵的人被捉弄笑罵時也可以說,而“赤佬”始終是罵人話。

楚河十幾歲便在蘇州府,所以不自覺學會了這句。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