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突門(2 / 2)

狼煙晚明 解衣唱大風 7683 字 12個月前

敵將居然在南北城牆事先上偷偷鑿出兩道突門,就等著打援!

雖然隔了很遠看不真切,但兩支援軍的方向上,騰起的塵土不再是一趟直線,而是逐漸略呈扇形向外蔓延開來,兩麵參將旗已經看不到了。

關盛雲一個趔趄,險些從刁鬥上栽下來。

敗了!

被急行軍耗儘體力又毫無戒備的友軍,遭到攔腰致命一擊,正在四處潰逃。將旗一倒,部隊完全失去指揮,短時間內不可能形成戰鬥力了。

“鳴金吧。”關盛雲長歎一聲,無奈的說道。

聽到悠長的銅鈸聲,剛鋒營各自為戰的披甲們相顧著逐漸聚攏,由三五成群,再合並成小隊,小隊再相互靠攏結成陣線。雖然敗了,一定要重賞穀白樺:從倉促迎敵到死戰不亂,剛鋒營的表現可圈可點!這個蠻子真的下了心血。

一聲號炮,大營裡帥旗旁樹起青白兩色旗幟,然後兩麵旗幟向前傾了一下。左右內壕的兩麵將旗向前點了點,這是應旗,表示收到了主帥的命令。隨後,踏著鼓聲,兩支散兵線開始聚攏,在營門吊橋側後方彙聚成兩個方陣。

敵人的體力也在大幅度下降,他們沒有趁勢緊逼,也放緩了進攻的節奏,後排的甲兵上前替換下前排的同伴,後者拄著滿是血跡的武器,彎著腰大口大口的喘息著。

幾乎在同一瞬間,城樓方向又是一聲號炮,繼而騰起一股煙花:看來敵將也決定收兵了。

從突門殺出的兩支奇兵早已了解戰鬥任務,並沒有追殺潰兵,見到煙花信號立刻止步,迅速向本部將旗靠攏。部隊甫一收攏完畢,兩支將旗各自向土壘方向深深的垂了一下,甲士們踏著沉重的腳步,堅定地開了上來。

敵人的主攻部隊也改變了陣型。由於攻擊的勢能,鋒線不斷前壓,雙方的傷兵都陷到攻擊鋒線後方——不用問,自己的傷兵會統統變成敵兵的首級功。

敵城上空,再次綻放出兩朵煙花。

敵人的攻擊方陣開始緩慢後退,從兩支奇兵的掩護陣型中穿過。剛才堵通氣孔、填燒地道的無甲輔兵們都聚攏在陣後,此時紛紛上前接過傷員,或攙或背,重傷者和死者放在空馬車上,向城裡急速退去。

三個戰兵軍陣交替掩護著,漸次消失在城前的營壘裡。

好厲害的敵將!

好膽識!

好氣魄!

關盛雲不由得在心裡為對手喝了一聲彩!

兩千戰兵,傾巢而出,還動員了至少一千輔兵。四麵環敵,居然敢留下一座幾乎不設防的空城!而且絕不貪功冒進,達成戰術目的立刻退兵!

這樣的對手,在隨後的日子裡一定要小心應對。

遠處騰起兩道綠色煙花,那是援軍將領發出了收攏潰兵的信號。關盛雲根本沒有心思看這些,目光緊盯著穴攻的洞口。敵人剛剛退走,國慶林沒等命令,就帶領剛剛輪換下來的輔兵們衝出營門,發瘋般的拚死清理被填埋的洞口。

來不及了!

關盛雲暗自想著。浸了油的稻草和馬糞——濃煙收割生命的速度遠比刀劍快得多。

關建林也帶著破霄營徑自開出大營,但卻沒有做銜尾追擊——出人意料地,敵人沒有對己方倒地的傷兵痛下殺手——關盛雲的親兵營被滿地哀嚎的剛鋒營傷兵拖住了!

罷了。

關建林和穀白樺是結拜兄弟,而且,這一戰剛鋒營已經傷了元氣,再把傷兵扔地上流血,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儘管關盛雲很清楚敵將的險惡用心:二三百傷員,會額外為自己增加很多很多負擔。

敵城猛然爆發出一陣歡呼聲。甲士們忘記了疲憊,紛紛用武器敲打著盾牌。

這些粗鄙的軍漢,再用最樸實的方式——呐喊——向自己的主帥表達敬意。

向強敵示威!

Tips.

古代戰爭,除了擊鼓鳴金,還有很多複雜的戰術命令。

擊鼓鳴金是對所有士兵們發出的統一行動信號,其實也並不是我們通常想象的“聞鼓而進鳴金則退”那樣簡單,還有更多的區彆——比如說:一通鼓,往往代表備戰,二通代表前進,三通代表衝鋒(披甲一身鐵幾十斤,極限衝刺距離也就十幾二三十米,在到達這個距離之前隻能快步走,否則跑過去就是送人頭),連續擊鼓表示持續進攻、一通金是停止進攻就地拒守、二通是緩慢後退……

將領還會向各營各隊傳達單獨的命令,比如甲營後撤,乙營丙營突前,最後完成合圍。所以還有傳達這類個性化命令的方式,一般是用旗幟。

古代軍製往往按五行設定,金木水火土對應前後左右中五軍,各軍的將旗便分為青黃赤白黑五色。各軍下麵的營也是如此,使用鑲邊區分。比如中軍是黃旗,那麼中軍下麵的五個黃色為主色的營旗便分彆使用青黃赤白黑的牙邊做區彆。主將在後方登高觀戰,根據戰況給不同營官隊官下達命令,便會通過與這個隊對應顏色的旗幟傳達。

作戰時大家注意力都在前方,於是,使用信炮,作為提醒前方將領回頭觀察接受命令的方式——聽到後麵放一響,前線將領回頭看:自己是青旗,後麵青旗動,那麼或進或退服從命令、紅旗動,跟自己無關,繼續打……

與其類似的手段還有煙花,這種方式可以把命令傳達得更遠,尤其在晨昏時分,旗幟顏色難辨時更醒目。

烽火狼煙也是軍情傳遞的手段,也能傳達較為複雜的信息:一注代表敵蹤、二注代表千人規模,而且有馬隊、三柱代表大舉來犯……此外,還會有兵士拿著毯子遮蔽,這樣,遠方觀察到的煙柱便會出現類似摩斯密碼般的斷續,如此就可以傳遞更複雜的信息(有人會問,烽火台上的幾個兵士見到漫山遍野的敵人,為什麼不趕緊跑,或者乾脆降了,還要花費寶貴的逃命時間報信呢?很簡單。守烽燧的都是被挑選出來拖家帶口的人——你沒通報敵情就跑了,全家就死定了)。

當然,特彆複雜的戰術命令便隻能靠傳令兵跑進戰場直接傳達給一線將領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