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巨大動能的作用下,戰馬前腿白生生的斷骨破體而出。騎手像被頑皮的孩童拋向空中的布娃娃一樣無助的揮舞著四肢,遠遠的摔下。
緊隨其後的一騎避無可避地被絆倒,騎手一隻腳卡在馬鐙裡,上身和大腿一下子被扭成180度,寂靜了片刻,慘嚎陡然響起……
第三騎、第四騎險象環生的避開了,但自己的坐騎也被斜刺裡撞了一下,速度一下子就慢了下來。
關野火瞬間下了決心:魚死網破罷!奔跑中呼喝出命令:十幾個馬力最好的衛士繼續護衛關大帥,其餘的三十幾騎勒定戰馬,返身對衝!
這是一道自殺式命令。就算戰馬體力充沛,這麼短的距離也根本不可能提起速來——騎兵對衝,速度就是生命!
從衣著判斷,前麵跑的是個弩手:上身穿了件很舊的皮甲,布褲,鞋子已經跑丟了一隻,弩機和箭匣早就不見了,腰間的長匕首也不知所蹤,空鞘未及解下,隨著奔跑一下一下的擺動,不停的拍在屁股上……雖然弩手大多由精銳老兵擔任,但如果不擋路,元凶大仇就在前麵一裡外,孫傑本不屑於去追砍這樣的敵人。偏偏這廝嚇昏了頭,張著兩隻手擋在自己的馬前狂奔……
戰馬驅馳到平行位置,一聲大喝:“斬!”
略一探身,手中的戰刀一揮,一顆首級飛上半空,頸動脈激噴出半人高的血柱,與此同時,失去頭顱的軀體仍舊向前跑出兩三步,然後噗通摔倒,滾了幾滾,手足抽搐幾下,宣告又一條生命在這一天終結。
前麵的揚塵有了變化:從滾滾前行的一大團中分離出來一小股繼續前奔,那一大團則猛然停滯,在原地彌漫開來。孫傑的嘴角露出猙獰的一絲笑紋:“此刻才想起對衝麼?晚了!”
再次高舉戰刀,停留片刻,在頭頂旋轉兩圈,刀鋒向前一指!
身後雁形衝鋒的虎衛們先後放棄了各自追砍的目標,迅速彙攏成雙排縱隊,疾馳向前!
相對劈砍有力、揮舞起來遮護作用也更大的戰刀而言,寶劍看起來雍容華貴,但更適合刺擊。雖說就殺傷效果有“刺死砍傷”之說,但戰鬥中挨上一刀,失去抵抗能力也便是大半個死人了。實戰不比讓觀眾眼花繚亂的表演,一招製敵是最重要的——你需要儘快解決對手,因為前麵還有更多的敵人!所以,寶劍類似於儀仗武器,那是不需要自己上陣搏殺的監軍文臣大人們喜歡掛在腰間炫耀的東西,這個時代的將領,步戰大多喜歡用刀。但騎戰時,大家各有趁手的長兵,自然也不會乾涉手下的甲騎使用什麼武器。
孫傑不同,相比馬劍鐵槍等長兵,他更加偏愛馬刀。
很久以前便不怎麼需要親自衝陣了。然畢竟自十幾歲投身行伍,多少次的與死亡擦肩而過,讓孫傑對馬刀情有獨鐘。
甲騎對衝的戰果,相當程度上要靠運氣的成分:雖然擁有豐富戰鬥經驗的騎士在一對一的戰鬥時肯定會占些便宜,但若乾次戰鬥統計下來,總體戰果還不到二成——與此形成明顯對比的——折損率也非常高!經過多年的仔細觀察和親身體驗,孫傑發現,問題,恰恰就是出在兵器上!
所謂的對衝,就是敵對雙方相向驅馳,馬匹不斷加速,最理想狀態是在雙方交錯的刹那間,馬速達到最高,避開對方戳過來的武器,同時用武器向對方紮過去……如果沒紮中,雙方會跑出一段距離後勒住馬,再次重複……直到一方落地或落荒而逃。當然,跑出多遠再勒定戰馬回衝很考驗騎手的經驗:距離過近,馬速提不上來會吃大虧、跑得太遠,敵人已經返身加速,自己的馬速還是提不起來!
使用長兵,表麵上看起來對衝時會有先發製人的優勢,但實戰中,每個人都會本能的以自保為第一選擇,是否能紮中敵人還在其次。雙方的注意力都在避開對方的攻擊上,所以,往往對衝若乾次,還是誰也沒戳中誰。久經戰陣的老兵,也就是在時機把握和信心方麵占些便宜——而如果一方是頭尾相銜的兩騎,後麵的騎手便完全不需要擔心對方已經揮出去來不及收回的長兵,哪怕是個新手,此時也往往會獲得戰果!
使用馬刀則不同。高速運動中,橫向劈砍肯定比縱向突刺有更大的命中率——隻需你靠的足夠近!長兵戳刺出去不容易收回,但隻要勤加練習,三尺多長的馬刀便可以持續揮舞,哪怕對手是兩騎縱隊:格擋、劈砍、再次格擋,三個動作可以一氣嗬成。而且,不同姿勢的揮刀,可以非常方便地傳達各種複雜的命令。尤其重要的是:這種武器可以很好的培養勇武精神——你必須擁有近身接敵的勇氣,它才能發揮效力!
一兩仗沒有斬首功,固然可以推說是運氣不好——接連幾仗下來,回營時馬脖子下麵還不能係上一顆敵人滴血的首級,隻能證明你鼠膽,自己滾去做守營兵罷!
想到這一層,孫傑有意識地讓十幾個戰績平平但絕不缺乏勇氣的馬衛把各自趁手的主戰長兵換成副武器戰刀,幾次模擬對衝下來,所有人驚訝地發現,儘管對陣的另一方都是有斬首功的甲騎,刀組的命中率竟比對手整整提高了一倍!
從此,雖然每人都有各自趁手的長兵用來衝陣,孫傑也沒有明確規定,但想在這麵孫字帥旗下的馬隊站住腳,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必須擁有馬刀的斬首功!
至於孫傑的內衛甲騎——孫傑屬虎,大家習慣上稱作虎衛——更必須跨過一道門檻:三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