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騎牆的土司主動投靠,緬王當然開心。緬人彪悍,急了就搞群體暴力事件。楊總發現麻煩有點大,再胡鬨就得硬碰硬來一場滅國之戰了。憑他自己的斤量,為了平“邊患”,大皇帝是把他送給緬人消消氣息事寧人、還是選擇一場要花費幾百萬兩的戰爭,用腳趾頭都能想明白,於是不敢再折騰那裡,把目光投向境內。
不出意料的,他發現了麗江的銅礦!
更要命的,他一口咬定,經過科學論證,含銅量最高的一個富礦,就在木增老爺的山寨下麵!
顯然,此時的木老爺,政治覺悟還有待提高:竟然調集人手,三下五除二地趕跑了楊總的拆遷隊。衝在最前麵的一個家夥,圓頭圓臉一身納西族民族服裝,拎著根棍子——這廝本來拎著長刀的,被木老爺劈手奪過:“用這個”,然後塞了根棍子給他——追了楊總的拆遷隊長張安民兩個山頭。
張隊從此留下恐木症,任憑楊總說好說歹死活不在麗江待了,楊總隻好把他調去騰越州(今騰衝),主持當地稅務局(稅廠)工作。
這圓頭圓臉打架不要命的家夥,便是穀白樺。
暴力抗拆?這還了得!楊總急了,命令雲南知府熊鐸調兵攻打木老爺的山寨。
熊知府當場嚇尿了:“楊公公、楊大使,使不得啊!木老爺可是當年太祖爺親授的世職,也是我大明的知府啊!知府打知府,千古未聞啊公公!這事,往小裡說叫混蛋,往大裡說叫叛亂啊!”
誰說楊總身上沒有能硬的部件?楊總的兩手就很硬!怎麼可能聽你這廝廢話,楊總二話不說,一方麵上奏熊鐸貪墨礦稅——嗯,不是你撞的你為啥扶她?哦,錯了,沒拿好處你憑啥做好事?另一方麵以天使的名義調來了鄰省的部隊,真把木老爺的一個寨子強拆了!
木老爺琢磨了一會,強按下攥著刀紅了眼的穀白樺:“彆急,還不是時候。你去找一下賀指揮,就說我有事相求。”
當地其他知州知縣等地方官全怕了,紛紛找來找楊總求情:“楊大使,您可不能這樣啊!木老爺是有朝廷命官的身份,這事可能真會有後患!而且,其他不在體製內的小土司,可沒那麼多顧忌,您差不多就得啦……”
楊公公正在意氣風發,怎麼會聽汝等呱噪!一揮手:“兒郎們,報銷大皇帝的時候到了!咱家探礦隊已經探明了,這裡,那裡,還有那裡,那些土司寨子下麵都是礦!都給咱家拆了!”尖細的嗓音響遏行雲。
讓楊公公萬萬沒想到的事發生了。當地最有實力的木家寨不堪正規軍一擊,但其他不入眼的小土司們,卻把各路外省明軍強拆隊打了個屁滾尿流!
嗯,您猜對了——木老爺找賀指揮就是為這事。
賀世勳等幾個軍頭都在銅礦上獲得不少利益,眼看著眼前的肥肉被楊公公連鍋端走,心裡能不恨麼?經過木老爺的指點,各寨陸續“撿到”了不少周邊衛所“不慎遺失”或者“報廢”的武器,其中竟然還有朝廷專供邊軍使用的虎蹲炮一類的大殺器!內地的官軍哪裡見過這個!與此同時,各寨子裡也出現了不少身穿民族服裝卻不會講東巴語的漢子,用南腔北調連比劃帶演示的,手把手的教山民使用這些武器——有的竟然還在操練各種防禦、攻擊陣型!
麵對哭爹喊娘潰不成軍的敗兵,楊公公有點傻。正在這時,一個噩耗傳來:騰越州的稅廠被當地百姓一把火燒了——那位說啥不在麗江待,被派到騰越州的張安民張隊,哦,現在應該叫張局長了,哦,算了,叫啥都無所謂了——因為,他已經被當地百姓砍了!
砍成了好幾塊。
本篇知識點:
六扇門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其一。傳統負責司&法&部&門的有三個:大理寺、刑部,和督察院,合稱“三法司”。這些機構的大門,按照形製、禮法的要求,都隻能是三開間(兩根立柱之間為一開間)。與每個開間對應的則有兩扇大門。這樣,整個辦公大廳合起來共有六扇門板。上至三法司,下至州縣衙門,皆如此製。所以民間稱呼衙役,捕快等以此稱代指。
其二。野史稱萬曆年間,朝廷成立了一個集武林高手、密探、名捕、殺手等於一體的秘密組織,專門處理國家級大案要案。這個機構很神秘,除了北麵是牆,東、南、西三麵,各開兩扇門,遂得名——不過,個人管見,這個聽聽就得,彆當真。
寺和廟。
寺,其實通“侍”,是指朝廷的一個服務部門,比如太仆寺、光祿寺、鴻臚寺,大理寺等。
漢朝白馬馱佛經東歸,還帶來了一個(有的說倆)高僧,以及一尊釋迦牟尼像。起初,朝廷便是在鴻臚寺接待。高僧留下傳法,漢永明帝為了表示隆重,便在洛陽建白馬寺——你看,這個新房子跟接待你的政府部門規格相同,也叫寺。白馬寺也被亞洲其他國家的佛教徒稱為“祖庭”。
廟,是祭祀先人的場所,比如太廟。太廟是皇族祭祀祖先的場所,在皇宮裡。皇宮是皇族的內宅,除非哢嚓來一下,其他閒人免進。再比如孔廟,土地廟,家廟等。再後來敬拜佛祖觀音等的場所,因為也有祭祀的含義,也就稱廟了。
外麵叫“堂”,朝堂。合起來便是內廟外堂,所以有個詞叫“廟堂”,專指家國一體的內外朝廷。
廟是祭祀皇帝祖先的,寺是為現任皇帝服務的,所以,理論上來講,廟的規格要比寺高。
但不管怎麼說,白馬寺是皇帝命名的高大上的稱謂,所以後來佛家弟子修建的禮佛場所,都叫寺、到了百姓這裡,看見香煙繚繞,就叫廟。至今,寺廟逐漸變成一個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