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火車(2 / 2)

狼煙晚明 解衣唱大風 5318 字 2024-04-10

這個“先登”的賞格會大到什麼程度呢?儘管各朝、各部標準不一,但普遍高於野戰中斬將奪旗之功、甚至會因為勇武過人從炮灰一躍而至獨當一麵的大將軍!比如漢初威名赫赫的名將周勃,參戰時的身份是“中涓”,就是負責灑掃的清潔工。攻打下邑一戰,“勃當先登城”,被劉邦當場封為“五大夫”!

所以,麵對這種能夠一舉改變命運的機會,攻城的兵士們都願意以命相搏。

不過,不論是通過塔樓還是雲梯,九死一生登上城牆的兵士們都知道:很快大批敵軍就會從兩邊蜂擁而至!想活命領賞,自己和同伴們就必須儘快沿著馬道殺下城去,殺散城門卒,打開城門——大部隊魚貫而入!然後就安全了:舒舒服服靠著門洞一坐,坐等戰後從天而降的榮華富貴!

城門,幾乎是唯一可以實現大兵力迅速投送的通道。

另一個方法是拆牆磚。

如果城牆不太高,城門樓附近的防守力量又太強(守將的親兵隊往往集結在這裡),通向城門的馬道方向一時無法突破,登城的戰兵們便會在突破口附近結陣防守,保護掄著大錘鐵釺的輔兵們砸牆垛——牆磚剝落後露出夯土牆體拆起來就簡單了。最後把城牆弄出一段坡道缺口,大部隊也可以勉強通過。與一路殺到城下開門相比,這個辦法容易些,當然,效率要低很多。

比較有意思的是,李自成攻城戰的首功不是給率先登城者,而是頒給第一個拆城磚的人。李闖是沒有根據地的大規模流動作戰,走到哪兒拆到哪兒。兵荒馬亂人口凋敝的時代,牆上一個大豁口往往一年半載也補不上,下次再來,攻打起來就容易多了!每下一城,李闖和張獻忠離開前都會逼著百姓們把城牆拆了,這便是他們屢次往返湖廣、河南、山陝等地如入無人之境的不二法門。

關盛雲等將領大多是邊軍出身,他們的打法自然是中規中矩的搶門。所以,儘管外觀差不多,高藤豆安排了幾種針對城門的破壞方案——這輛撞車儘管外表從前上方看去也有大大的撞錘,不過,是個擺設樣子貨,隻有前麵露出來的那一截,車體裡則裝滿了易燃物:這是一輛“火車”!

磨盤對這種“火車”無能為力:被砸中,幾百上千斤的易燃物飛濺散落開來,瞬間火勢反而會增強,繩索便會燒斷,等燒的差不多,隻需要把磨盤拖開一旁,另一輛火車依舊可以開過來繼續燒……

王簡仔細地打量著等候在附近的另外幾輛撞車,試圖從細節上判斷還有哪輛是火車,不過,從這個角度望下去真的很難辨出。通過火箭引燃也不行:俯角的原因,羽箭隻能射到有濕泥保護的頂部,除非從下麵平行射入,否則還是徒勞無功。

床弩肯定可以!

然而看看近在咫尺虎視眈眈的幾座塔樓,守軍投出的油罐雖然在幾個地方燃起了小小的火苗,但隻是油脂在濕泥保護層外自行燃燒而已,過一會便會熄滅——王簡知道,這些巨獸正在等待機會,隻要床弩發射,沒遭到集火的幾座便會一哄而上,等不到絞車再次上弦,其正前方的擋板就會落下,每一隻巨獸口中都會猛然吐出幾十名賊兵披甲精銳,呐喊著跳上城頭……

床弩還要留著保持威懾,還是想彆的辦法對付當務之急吧。

陝州府是兵家要地,城門又是所有城池攻防戰的核心所在,所以,針對木質城門的火攻早有預案。

七星池。

在城門頂正上方的那個池子是蓄水池,底部有孔眼數處,被木塞塞住,拔去木塞則池水噴湧而下!

轟!

隨著水流傾瀉而下,火勢猛然暴漲!

剛剛探頭出去查看的王簡沒想到一股烈焰突然躥起,下意識猛地一閉眼,雙手一推牆垛向後躍出,重重地仰麵摔倒在地上。雖然是從側麵觀察,王簡還是覺得半邊臉火辣辣地疼,伸手一摸,胡須都被燎焦了不少。

《武經總要》裡有記載:“火車以兩輪,車中為爐,上施鑊(音‘或’,大鍋),滿盛以油,熾炭火爨(音‘竄’,燒火的意思)令沸,仍令四麵積薪,推至城門樓下,縱火而去。敵必下水沃之,油得水,其焰益高,則樓可燔(音‘凡’,焚燒)也。”

大字不識的高藤豆當然沒看過《武經總要》。

但是……

羅詠昊在神木閒極無聊時讀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