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叩關
關牆上的眾人看到,對麵出戰的賊人依舊是無甲嘍囉為主,零星有些披甲混跡其中。嗯,是賊酋做困獸一搏,讓親衛家丁督戰呢。
這次的陣仗比前兩次大的多了。一通鼓響後,賊兵們紛紛用武器敲打著盾牌齊聲吆喝起來:“殺、殺、殺!”。雖隔了足足七八十丈遠,四五千人一起嘶吼,那聲勢還是相當嚇人。關牆上剛剛還在新兵麵前擺足了架子的老兵們,一個個不由得都收起了傲色——難怪他們,其所謂戰鬥經驗,絕大部分僅限於前兩次有驚無險的防守戰,資曆最深的千總把總,也不過是曾經跟著孫富貴追砍過奄奄待斃無力還手的土匪而已。至於剛剛調上來的援軍新兵,更是麵無人色,死死攥著武器的指關節發白、手掌麻木渾然不覺,不少人的身體都在微微顫抖。
關盛雲部按照預定計劃,列陣威嚇後,開始以散兵疾步前進的方式三五成群地向關牆逼來,每一組最前麵都是一個持近人高大木盾的老兵領頭。
“嗖”。
一個新來的援軍,見到氣勢洶洶逼過來的賊眾心裡實在怕不過,也不管能否夠得到,當先射出了第一支箭。
“嗖”、“嗖”、“嗖”……
有了第一支,其他射手自然有樣學樣,紛紛引弓,將羽箭拋射出去。
“啪,啪”,幾隻羽箭插在離戰線兩三丈遠處,進攻中的士兵們發出一陣哄笑。
我們都聽說過神箭手百步穿楊。其實,絕大多數情況下,這隻能說是藝術誇張。即使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弓、弦、減震器、準星、碳素箭杆、多少年日複一日的針對性刻苦訓練……所有這一切條件下專業運動員都很難做到的事,古代饑一頓飽一頓的半奴隸匠戶完全憑經驗手工做出來的角弓、用獸筋擰成的有粗有細的弓弦、重心大概率不穩定的箭杆、再通過嚴重缺乏訓練(射出去的箭差不多就廢了,很少有能重複使用的,所以沒那麼多錢讓你浪費)的家夥們射出去……怎麼可能做得到?尤其是風力的作用——彈丸初速度那麼高的狙擊槍還需要副射手糾風偏協助瞄準呢。
因此,絕大多數情況下,屬於遠程壓製性武器的弓箭,命中敵人依靠的是概率:大家向同一個方向做概率射擊,總會有些命中。主要作用是精神威懾,遲滯並打亂敵人的進攻節奏。
當然,神箭手肯定是有的,比如飛將軍李廣。然而,彆忘了他的對手是誰——匈奴。匈奴可是無甲的!硬弓對無甲,自然威名遠播。這個道理匈奴同胞也不是不懂,奈何第一沒地方弄那麼多鐵當衣服穿、第二,平均體重也就五六百斤的蒙古馬馱個百多斤的人勉強,再加幾十斤鐵?那就真跑不動了!
曆朝也都有專用的破甲箭。不過,硬弓鐵箭不是誰都能拉的開射的出,對使用者身體素質要求很高,平時更需要投入大量的訓練成本,還有……鐵箭可不是一般貴啊!隻有高級將領才用得起。所以大部分時候,這些將領隻能給自己的三五個最靠譜的親衛家丁每人裝備個十支八支的,普通戰場,還是用叫花子兵的免費人命來交換更合算。
普遍如此。以鐵甲為例,徐光啟報給朝廷的單價是二十兩銀子一副——而招募一個叫花子當兵,安家費給一兩半就足夠了!所以兵部、戶部、和工部的大人們自然而然的算了一筆賬:一副甲的銀子,可以招十幾個兵。甲呢,搞不好會被敵人搶去,十幾個叫花子一擁而上,即使死一多半,最後還是朝廷賺到了!表麵上看道理確是如此,可惜大爺們漏算了一點:朝廷當然不在乎叫花子們的性命——可他們自己在乎啊!你不管俺的死活,憑啥要俺替你賣命?臨敵時一哄而散,甚至倒戈……於是大明完蛋了。
概率射擊,零星發射出去的箭支幾乎沒對敵人造成任何影響。孫富貴急得破口大罵:“直娘賊!停下,停下!等俺命令齊射!恁麼遠,龜孫兒射個毬哩!哪個再亂放箭打殺了拋下去!給老子停下!”聽得這話,千把總們用刀鞘刀背對弓手們夾頭夾腦的打下去,嘴裡也罵著:“殺材,叫你亂放……”一片呼痛嘈亂後,弓兵們終於停止了毫無章法的漫射,一個個用濕乎乎滿是冷汗的手搭箭在弦,舔著發乾的嘴唇,緊張地望著逼近的敵人,時不時偷瞄一眼身旁的軍官和同伴。
這時候關盛雲的部隊又逼近了二三十丈:與想象或影視劇中完全不同,這個時代,哪怕是強攻,也絕少出現奔跑衝鋒的情形,而是大踏步前進——因為需要保存體力!即便是營養充分的現代人,全速衝刺一百米後絕大多數也隻能拄著膝蓋喘息,幾分鐘內再無餘力自保。本來關上射來的箭隻就稀稀疏疏,這會停了下來,一聲聲短促的哨音在緩步推進的散兵線中響起——這是帶隊的軍官向部屬們發出的“加速前進”的命令。當先舉盾的兵士們由緩步變成了快步,轉眼間又前進了十餘丈。
待敵方前鋒已距離關牆四十丈左右,孫富貴吼一聲:“放箭”!弓兵們齊刷刷引弓放弦,以四十五度仰角將羽箭射將出去。羽箭斜斜的疾飛向半天,耗儘動能到達頂點後改變了飛行軌跡,箭簇朝下,劃出一道道拋物線,向下一頭紮落。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越來越快,向進攻的人群撲去。
領隊衝鋒的是張丁。猛見關牆上騰起一片飛蝗,含在口裡的哨子尖利地長鳴起來。聽到命令,前排盾兵立即將大盾傾斜著舉過頭頂,後麵的幾人急忙跟上,半蹲著儘量把上半身儘可能多的縮在掩護下麵。
篤、篤篤、啊……
大部分箭隻插入陣中空地,小部分釘到大盾上,四五個中箭者被猛地衝倒在地,一個當場斃命,其他還能動彈的紛紛哀嚎著向己方陣營掙紮退去。
最後一支羽箭剛剛落下,短促的哨音便此起彼伏地在陣中響起,兵士們弓著腰跟在盾兵後麵向關牆疾走幾步,直到張丁的長哨音再次響起……
戚曉光憂心忡忡地看著敵人:這一輪射擊效果極差,雲梯兩側被敵人盾兵保護的很好,羽箭對衝車更是沒有任何影響——它們甚至在箭雨中都沒有停下,緩慢而又堅定地一路推來,照這樣,要不了多久敵人便會逼近關牆!
“分兩排、分兩排!交替射擊!”孫富貴的吼聲在不遠處炸響。雖沒有太多的臨敵經驗,孫富貴畢竟是軍伍世家,從小在營中耳濡目染的熏陶,立即便有了對策。
“前排放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