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攻洛(2 / 2)

狼煙晚明 解衣唱大風 5378 字 10個月前

關盛雲有自己的小算盤:這幾千俘虜可都是寶貝。幾百個王府護軍是一等一的精銳自不必說,即便是戚曉光帶來的洛府兵卒和丁壯,也都是很好的兵員。負責佯攻誘敵的霹靂營和振勇營損失不小,正好用他們來補充。至於會不會鬨出什麼亂子,關盛雲倒並不是很擔心:在這個時代,吃糧當兵是一種謀生手段,除了已經牢牢被綁定在某一條效忠鏈上的家丁親衛,對絕大部分普通兵卒們來說,砍誰都是吃飯搶誰都是發財,沒啥區彆的。而且,被打散了編進不同的隊伍,有大軍鎮著,鬨騰不起來,過不了多久便都會死心塌地了。讓關盛雲感概萬千的另有其事,一件小事:新安過來的百姓們每人都帶了幾隻木碗。

大明兵部規定的野戰標準口糧是湯配餅。事先把白布剪成布條,用燒酒鹽水醋汁浸了曬曬了浸反複多次,每人出發時帶一卷。乾糧是燒酒麻油鹽水和麵蒸的餅子,有米餅有麵餅,揣懷裡帶著。吃飯時把布條剪下來一截放水裡煮,掏出餅子來蘸著吃。當然這是不得已戰場上臨時將就應急,這些東西平日裡是不許吃的,每晚宿營時軍官要檢查,偷吃的要打軍棍。正常情況下有條件時還是由各隊的夥兵現做。至於食物,最好是“因糧於敵”,搶到啥吃啥。因為運輸是一個大問題,甚至可以說是軍隊作戰最大的問題:沒有現代化運輸條件的保障,路上的耗損太大了。以千裡運糧為例,運輸隊本身也要吃飯,不僅去路上要吃飯,回程也要吃!運輸二十車糧,到了前線往往隻能卸下一車。哪怕敵境行軍,抓來的伕子隻管單程糧,運到地方全部轟走任其自生自滅,效率也是十不存一。

不論野菜湯還是肉湯還是煮布條,總要有個碗盛。關盛雲本部和洛府的潰兵們,都是從戰場直接一路跑下來,無論是追擊的還是逃命的,不可能每人懷裡都揣個碗——這一點被羅詠昊想到了!魔鬼隱藏在細節中,在拿破侖發明現代軍隊的參謀製度以前,所謂的百戰名將,往往是把各種細節考慮得最充分的那位。

接下來是甄彆,先把王府護軍、洛府兵卒和丁壯分開。丁壯們最簡單,統統都交給國清林先做輔兵,以後慢慢從裡麵挑戰兵。另外兩撥人把軍官和普通兵士們分開,軍官和小頭目集中看管起來,反正很難養熟,讓他們去做最危險最苦最累的活計,用死拉倒。其他兵卒們都打散,編進不同的輔兵隊。這個工作聽起來挺費勁,可能有人會撒謊什麼的。但實際上並不麻煩,用刀挨個指著問一遍就行:據實回答的去填溝,每天兩頓大半飽、亂講話的兜頭一刀直接砍翻,指證的當場編進戰兵營喝肉湯歇著去再不用做苦力了。簡單,高效。

洛陽城頭上,戚曉光憂心忡忡地看著城外熱火朝天地忙著做攻城準備的人群。根據塘報,豫省各府的援兵已陸續開到附近,但都在幾十裡外不約而同的停了下來。豫北三府,彰德、衛輝、懷慶的援兵駐紮在六十裡外的孟津、省府開封派出的援軍駐紮在八十裡外的偃師、南路的援軍看起來離得最近,駐紮在龍門關,隻有二十來裡。不過,戚曉光心裡清楚,哪怕現在三路同時開拔,最後到的可能就是他們:龍門與洛府中間隔著寬寬的洛水,靠載不了幾人的小船來回擺渡,不用多,兩三千人加上輜重,耗上三幾天再正常不過了!

戚知府心裡跟明鏡似的:此刻,這些援軍是很難指望得上的。如果壽王護軍和洛府本部在函穀關把賊人打得落荒而逃,為了搶軍功,更為了搶先洗一遍沿途村鎮縣城發財,來援的客軍們誰也不願落在他人後麵,自當人人奮勇。但眼下,誰第一個冒冒失失跑過來都不會有好果子吃,這等事,大家找各種理由觀望,也是情理之中。大明的慣例,除非萬不得已,軍隊不得入城,尤其是沒有任何香火情可講的客軍。沒機會發財,反而可能一頭撞上賊人主力把老本賠個乾乾淨淨?這種事,孫富貴都不會乾。在大明,出工不出力能幫你助助威壯個膽不怎麼禍害你的,已經當得起客軍楷模的榮譽了。所以洛府的守城還是要靠自己——然而,洛府最能打的精銳,現在大半都在城外幫著賊人填壕溝準備攻城呢,這可如何是好?

關盛雲所處的位置很有利:南麵是洛水,慈澗在函穀關彙入後水勢洶湧了很多,不需要擔心官軍渡河偷襲、北麵是穀城山,也叫簪亭山,瀍(音“纏”)水在此發源,蜿蜒南下,在洛陽城東彙入洛水,荒山野嶺的,大軍很難通過(明朝的孟津,在今天孟津縣以東幾十裡)、身後是函穀關,因此,隻需要擺足一副氣勢洶洶西進的攻擊架勢就好。除了填壕溝,當然要打造攻城器械,但畢竟隻是做樣子,於是工作就落在一部分新安百姓們身上——伐木這等既辛苦有危險的活兒交給俘虜中的軍官和小頭目們做,百姓們負責製造。百姓們當然不會做撞車和塔樓,不過一兩天後逐漸地大家也隱隱約約有點看明白了:這幫大王隻盯著你手底下有活兒乾,看著熱鬨忙碌便中,傍黑就有饃饃吃。至於結不結實,會不會推幾步就散架,竟好像完全沒人在意。

俘虜們主要的工作是和其他百姓一起填路,但並不是沿著官道一路向城門平整過去,而是忙著在函穀關口開了一大片場地出來,看起來是要建立一個頗具規模的前進基地。有經驗的老兵們私下裡紛紛議論著:大王們這是要跟洛府死磕下去啊,哪有離城這麼近修基地的?看這架勢,怕不是要在城西造一座大型堡壘出來!

時不時地就會有人來挑人,被選中的彆廢話,跟著走就是了。起初大家還擔心害怕,不過過了不久,逐漸有消息傳回來:被挑走的才是命好,被帶到西麵的函穀官道上修路,活計輕鬆多了,吃得也好得多,於是都爭著表現,希望自己也能被挑中。大家心裡都很清楚,現在雖然安全,畢竟是暫時的,等基地修建好以後,向城牆方向填路時,一定會遭到城頭的全力攻擊,那可是要送命的差事!幸好,沒幾天,大部分人都被陸續選中帶走了,晚上宿在窩鋪裡的,幾乎全是百姓們了。

一開始,鍬鏟鎬頭等工具晚間都會被收走,第二天早上上工時再發下來。後來大王們好像懶得再費事,不再收了。每日裡天一亮,就有凶神惡煞的輔兵趕大家爬起來出工,有一個動作慢的,全窩棚都要挨一頓胖揍,沒多久大家都養成了相互叫醒主動開工的好習慣。

這裡的工作方式與大多數人平時的作息習慣差不太多,每日卯時(清晨五點)左右起床乾活,直乾到將近午時(十一點)收工去夥兵那裡吃飯。飯後往往能歇上半個時辰打個盹,然後繼續乾活,做到太陽落在西山頭頂收工吃晚飯,這一天便算過去了。最開始的一兩天當然有監工拎著鞭子來回巡視,越往後來的越少,有時一天也看不到個人影。

這日,百姓們照例上工,然而直乾到太陽懸在頭頂,午餐的哨音還是遲遲沒有響起。終於有人停下手裡的活計壯著膽子跑去夥兵那裡看,諾大的營地,除了百姓們,竟早已空無一人!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