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俸祿
關盛雲在事實上完全控製了鄂北三府,不用說,這三個府的銀糧,湖廣三司乃至朝廷都不要想了。不止如此,就連湖廣每年要給朝廷上繳的漕銀漕米也少了一半——用腳趾頭都能想明白,這些同樣大都進了關盛雲的腰包。說是“大都”,因為上至湖廣巡撫寇士毅(字智冶),下至穀城知縣蔣仲剛,每一位大明的官員都要從中扣下一點點。
這是規矩,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嘛。這種“規矩”的力量之大,連關盛雲都奈何不得。起初,關盛雲當然不乾,吹胡子瞪眼地威脅要去顯陵獻皇帝*那裡“分訴”,然後再帶兵去武昌找寇撫台“講道理”!這聲勢把莫秋水甘誌海等一乾人嚇得當場跪了一地。不過幸好,沒等關大帥進一步發作,羅詠昊及時出麵攔住了。羅詠昊對各位大人表達了充分的理解和感謝,而且明確表示,他對這個數目很滿意,以後就按這個標準執行便好——甚至,若有什麼意外或天不作美,再少個半成,嗯,隻要彆超過一成,都是可以接受的。
等羅詠昊送走了眾官回來,關盛雲猶自忿忿不平:“軍師您太好說話,這幫狗官竟敢欺負到關某頭上,不給他們一些顏色,還以為關某是吃素的!”
羅詠昊當然知道關盛雲為什麼如此生氣——之所以走到今天,究其根本,還不是因為文官們克扣了關帥(當年叫盧四象)義父盧勇的糧餉太甚?不過,羅詠昊也完全理解官員們確實有不得已的苦衷:“大帥,有了三府的錢糧,咱們養這些兒郎,隻要手底下省著些,已差不多夠了、再加上湖廣的錢米,咱們已是綽綽有餘。”
關盛雲沒好氣道:“俺沒說不夠,這是兩回事!俺就是氣不過這幫不知死的狗官竟敢克扣到關某頭上!”
羅詠昊微微一笑:“大帥,他們也是實在迫不得已,否則,絕不敢打咱們的主意。咱們確實可以想多少便找他們要多少,他們也絕對不敢不給……不過,那樣的話,咱們的太平日子卻不會太久。”
關盛雲一怔:“軍師此話怎講?”
羅詠昊解釋道:“大帥,我朝官員俸祿之低您是知道的,咱們拿蔣知縣做個例子吧。知縣的薪俸在七石五鬥上下,也並不是全部發糧食,一部分是米麥,還有一部分是實物,綢緞布匹、胡椒、蘇木什麼的都有。大部分時候米麥也就占兩三成,其他都是實物或鈔。也就是說,朝廷發給蔣知縣的是‘可以折算成總共七石五鬥米麥的東西’。這裡就有一個問題:如果是發的是實物,那究竟是按照什麼價格折算呢?”
關盛雲略來了些興致,接口道:“對啊!同一件東西各個地方價格可能差的很大啊!彆的不說,比如鹽巴。不瞞軍師說,關某以前曾替義父倒賣過些軍鹽,大概三四分銀一斤。而湖廣這裡,每斤竟才一分銀上下。”
羅詠昊道:“沒錯。不過,朝廷才不管什麼各地方的價格差異,戶部想怎樣折便怎樣折!不止如此,朝廷也不會管你派人去取這些物什往返路上的花費飲食、更不會管你究竟能賣到戶部折價的幾成。反正朝廷隻管發下來,剩下的便都是你自己的事了。”
關盛雲一咂舌:“乖乖,夠狠的。”
羅詠昊不以為然地說道:“這才哪到哪?還有更狠的呢!前麵我說的無論米麥還是布匹胡椒,好歹還有實物,最絕的是發鈔,直接把寶鈔發下來!太祖爺發明了大明寶鈔,一張紙上畫十串銅錢蓋了官印便是一貫、畫五串便是五百文,而且規定,一貫鈔折銀一兩,可買米一石,這是洪武八年的事。到了洪武三十年,買一石米,若用銀,隻需二錢五分,若用寶鈔,便要二貫五百文了!那還是鐵腕太祖在的時候,到如今,這鈔已同草紙無甚兩樣。羅某在神木那陣子,朝廷給陝省官員的俸祿是‘一鈔二米七分物’,但羅某屬於破鼓眾人捶,陝北官員們把鈔都便宜了羅某,月俸全是紙鈔,羅某也乾脆不去領了。”
聽到這裡,關盛雲又來了新問題:“軍師且停一下。關某原本便知道這寶鈔便同草紙無甚分彆,但軍師講到這裡,突然想起一件事卻不明白。關某以前聽說過,皇帝賜給諸夷貢使動輒都是百萬寶鈔……照這樣說來,賜下的都是一錢不值的東西。那……為什麼諸夷還要巴巴地大老遠跑來朝貢呢?他們是真傻麼?”
羅詠昊正色道:“怎麼可能有人傻到遠涉重洋千辛萬苦討幾張廢紙回去?諸夷過來本就是衝著占便宜來的!聖上賜的寶鈔貌似不值錢,他們會夾帶貨物與地方交易啊!單隻這一項,便有數倍之利。而且,這寶鈔在他們看來,更是無價之寶——有聖上欽賜的寶鈔,便意味著朝廷對他們的承認!太祖當年定下十五個‘不征之國’,他們領回去的是保命符呢!”
關盛雲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嘿嘿,俺還以為要麼是他們真傻,要麼皇帝賜給他們的寶鈔有甚兩樣,能換真金白銀呢。”
羅詠昊不以為然地說道:“天朝上國對這些蕞爾小邦賜真金白銀?虧大帥你想的出。憑什麼?”
關盛雲訕訕一笑:“軍師說的是啊。不過,話說回來,這等東西賜給諸夷也就罷了,給自家人發,就太過分了些。”
羅詠昊自嘲的笑了笑:“禍兮福所依,否極泰來的羅某遇到了大帥,也是幸事。大帥莫急,後麵還有呐……”
“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