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四章 對策(2 / 2)

狼煙晚明 解衣唱大風 4853 字 7個月前

聽了二位倒了一通苦水,孫傑稍稍放定了下不安,抱拳道:“請幾位大人寬心,末將有數兒了。隻要兒郎們的糧秣能供得上,敝部的銀餉幾位大人不必太過為難。末將的話,兒郎們都還都聽得。剿滅張賊後,末將直接找兵部、戶部核銷吧,到時候麻煩諸位大人會簽,做個見證即可。”

陳、劉二人聞言不由一振,對視一眼,雙雙離了座,向孫傑施禮道謝,文襄理自然跟著,嚇得孫傑跳將起來急忙避開,口裡叫到:“大人們使不得,折殺末將了!”

實在怪不得二位如此感動,雖然大明祖製以文禦武,但孫傑的這番表態確實大大地出人意外。按照慣例,當兵的雖然是給朝廷賣命,但朝廷永遠會通過勘核兵員等種種手段克扣餉銀。克扣完了還不算,還要拖欠、到了地方上,各級文官們再過一遍手……舉例來說吧,領軍一萬(彆管真假哈),連兵帶將人均每月2兩銀,三個月該發六萬兩。朝廷那裡磨磨蹭蹭發下來四萬,另兩萬先欠著,最後,領軍的將領能到手兩萬兩就很不錯了。各級將領們也都要用錢啊——那便隻能從這兩萬兩裡想辦法!至於大兵們理論上能到拿到手裡的六兩養家銀是變成十幾枚銅板,還是乾脆連一個銅板都沒有、妻兒老小是啃樹皮還是喝風吃土……才沒人會操那份心!敢廢話不服?派另一幫炮灰來砍你!

因此,軍中便自然產生了一種對策:平時忍著,但遇到你用我的時候,剿匪啦、平亂啦等等,彆廢話,掏錢!先補欠餉,具體補多少可以談,大致數額是欠款總額的差不多五六成。然後從今天起,要發足餉——這時候再扣,你可就彆怪我做啥了哈。再然後,真要動身時,開拔要發賞,不給賞不走,離接敵越近,鬨賞的事就會越多。這時候就要考驗將領在軍中的威信了:壓得住的亂子就會小些,壓不住的,臨敵嘩變的事也是時有所聞,當然,將領趁這機會自己大撈一把的情況更多。而孫傑在這裡是客軍,這意味著都要雙份的——人家大老遠跑來替你禦敵救命,你再犯財迷,死了活該!

孫家軍是大明的王牌,兩百年聖眷不衰,欠餉倒不至於。但到了川省,以前奉旨去對付奢安之變那是皇命,軍餉由朝廷負責,可剿張匪百分百是川省的事,於情於理都要川省自己掏錢。陳士勃連征集協守民伕的錢都不夠,哪裡掏得起養一萬多正規軍的錢!而且,還不知道仗要打多久,每拖一天,估計就要成千上萬兩銀子!

然而孫傑表示這些都不要了,以後直接找兵部戶部核銷,川省做個證就行,固然人家深得聖上信任有這份能力,但畢竟以前沒有任何交情,這可是天大的人情,所以由不得二位不由衷地感動。

為了解釋軍情,同時也是為了掩飾尷尬,孫傑把幾位拉到川北輿圖前指點著說道:“各位大人請看。隻要這三個地方能各自守上三日,哦,兩日吧,末將不才,卻可保川省無憂。”說著話,孫傑的手指指向第一處,“末將敢情大人們下令,潼川州所有守軍丁壯前出鹽亭據守。聽聞張賊是用腰牌冒充援軍騙得南津關和保寧南門,末將分析,十有八九這路賊兵是從小潼水下來的。此外,據末將的探馬回報,柳邊驛的營壘仍是我大明旗號——與賊近在咫尺雙方卻安然相處,兩樣情形加在一起,末將斷言,柳邊驛的守軍靠不住!如果張賊棄城而逃,最大的威脅便是從柳邊驛這裡向西犯鹽亭。再後或沿梓潼水南躥射洪,或繼續向西威脅州府(今三台縣)、再沿中江滋擾德陽、漢州(今廣漢),或北躥綿州(今綿陽)……這是末將最擔心的。末將怕的是張賊不與末將打便直接西逃,那樣,賊眾軍心未散,戰力依然會比較強。所以守住鹽亭等待末將追上來是第一要務!”

幾位文官聽了這些,打心底裡佩服孫傑:自己在本鄉本土卻對柳邊驛通賊的情形一無所知,這位年紀輕輕的副帥才到得幾日,這等機要即了然於胸,這孫家的兵法當真了的!

孫傑指著第二處地方道:“下一處便是保寧府的梓潼。末將探過,賊人沒去那邊。請大人們派人布防,多挖些壕溝,儘量阻得賊兵些時候即可。張賊若向這個方向逃竄,一定是被我軍趕出保寧府之後,屆時末將會死死咬住賊人,守梓潼的壓力會比鹽亭小些,末將到的不會很遲。第三處是梓潼北麵的青林口。這兩處差不多,也是被末將擊潰後張賊可能的逃竄方向而已,而且,越向北距離越遠,賊心愈驚,守軍的壓力也會越小些。所以,這三處,最最緊要的地方還是鹽亭。”

幾位文官聽得頻頻點頭,心裡暗自想著:這位孫副帥隻是強調堵截張賊的逃路,言談話語間竟絲毫沒提到對接賊交戰結果的擔心,顯是成竹在胸,當真是大英雄!

懸著的心放下了多半。

末了,孫傑道:“末將懇請各位大人全力相助。第一是糧,末將建立北上據點後便可揮師討賊,若是缺了糧,則隻能固守,大軍難以機動。第二是人。末將需要五千民伕協助建立行軍補給站,建成後便可直擊賊巢。第三是船。張賊最大的可能性是沿嘉陵江北逃,沿途定會將船隻搜羅一空,說不定時不時還會點些火船沿江放下來阻滯我軍追擊。末將損壞的船隻得不到補給,船少了便不能分兵冒進,所以要預先多備些。此外,”孫傑沉吟了片刻,“還要請幾位大人報告朝廷——陝省,尤其是漢中府要嚴加戒備,”說著,孫傑苦笑了下,“末將無權調動陝省兵馬……”

幾位官員都明白孫傑的言外之意,不過,拍著胸脯大包大攬的同時也都沒怎麼往心裡去——那邊已不是川省的事啦!

*此詩實為楊恩所作,載於《鞏昌府誌》。楊恩,字用卿,彆號鳳池,世籍隴西。

【好像二陽了,昨天隻寫了一半,今天補上。歡迎轉發,多謝推薦票支持。】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