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虎太了解馬隊的戰法了。
想到劍州方戈的部隊,張虎又擔心起來:不知跟陝西開來的那股官軍打起來沒有——現在所有希望都在方兄弟身上,他若是敗了,大家可就全要死在四川了!
掛帥領軍的修偉修大人是工部侍郎。在此之前,修大人的人生經曆中從來沒有跟當兵打仗這種事有過半點交集。但無論是聖上、內閣、還是六部、乃至言官們,對文臣領兵這件事都視為理所當然:萬事皆不離其本嘛!啥叫本?當然是聖賢的教導。修大人飽讀詩書,又是正途出身,還被點過翰林,滿腹經綸自然包括克敵安民的韜略。這,有什麼可懷疑的嗎?至於行軍路線、紮營選址、每日耗糧多少、如何布置偵騎警衛、各種戰場通訊……這些統統是細枝末節,不是有師爺麼?啥,師爺也沒啥經驗?沒事,這不就經曆了麼!總而言之,舍本逐末的事,修大人才不稀罕搭理!哦,對了,忘了告訴你,修大人看過《孫子兵法》呢!
怎麼樣,怕了吧?
對領兵剿逆這件事,修大人自己也是信心滿滿。為啥?不止修大人自己,在所有大人們的眼裡,打仗靠啥?忠誠和勇武!你就說對不對吧!隻要忠於朝廷,剩下的就看武將的勇氣了,狹路相逢勇者勝,聽過沒?不就是掄刀子砍腦殼麼!你看盧光宇將軍,多厲害,那麼大的牛腦袋,一刀一個,砍完三個都不帶喘粗氣的!
至於後勤保障,嗯,不是交給安公公了麼?說起安公公,嘖嘖,你就放一百個心,錯不了!為啥?你知道安公公哪個監的麼?直殿監!我跟你說啊,安公公掃地掃得,那叫一個乾淨!這麼細心的公公,還是聖天子的家人,你自己說,你有什麼可擔心的!
修大人剿逆的大軍一路浩浩蕩蕩開到漢中府的略陽。在西麵,西漢水(又稱犀牛江)、濁水、泥陽水、河池水彙入嘉陵江奔流而下、東麵是百八渡河在城南再次與嘉陵江合流。修大人一眼便知,這是戰略要地,於是把中軍指揮所設在這裡。為了統一調度物資,監軍的安公公也在此駐了下來。接下來,就該看盧將軍如何大破賊寇了。
一路上趾高氣揚信心十足的盧光宇將軍此時覺得心裡稍微有點發虛。這可不是盧將軍膽小哈,盧將軍出生在陝西秦州(今甘肅天水)鳳凰山腳下——盧將軍的父親盧老指揮使在那裡有一大片軍屯,風景也很好,於是就把家安在那裡。從小盧將軍便知道,自己長大會承襲父職,成為一名光榮的大明將軍,因此,儘管識字不多,還是讓師爺刻了一方“鳳凰衛士”的私印,時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不忘本……你說,盧將軍能膽小麼?
盧將軍隻是從沒上過戰場,眼看著要接敵,略有些緊張而已,再正常不過了。比較可氣的是手下這幫兵!過來的這一路上一個個偷雞摸狗翻箱倒櫃就不說了,追起逃避夫役的百姓,嗯,尤其是那些村婦,簡直是凶神惡煞兼神勇無敵。可眼看離廣元越來越近,這幫家夥都變成垂頭喪氣,腿上也像綁了鉛塊,都拖著腳在地上蹭著走,蹚得官道上塵土飛揚。還有越來越多的家夥試圖逃跑,無奈之下盧將軍下令,宿營時都用麻繩把腳踝係在一起,兵逃了殺小旗官、小旗官逃了殺總旗、總旗逃了殺百戶……這才止住了這股歪風。盧將軍這招贏得了修大人的高度讚賞,親筆給他寫了“治軍有方”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那筆力,簡直稱得上入木三分。儘管四個字裡盧將軍隻認識倆,還是千恩萬謝視若珍寶地叫親兵揣好,隻等大捷回師後找人做個匾掛在指揮使大堂裡。哦,好吧,大捷了,鐵定升都指揮使,錯不了!哈哈。
修大人在朝廷做那麼大的官,慧眼如炬是必須的。看出了盧將軍略有些緊張,於是根據自己來路上看了又看幾乎能倒背如流的《孫子兵法》,傳給他三條錦囊妙計,曰:無智明、無勇功,故戰勝不忒。曰:先為不可勝而勝之。曰:勝於易勝。
見盧光宇瞪著倆大眼珠子還等著聽下文,修大人歎了一口氣,知道這家夥完全沒聽懂,隻好給他講原文: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正要給他做第一段的詳細講解,盧將軍笑了。修大人很開心:孺子可教!你看,一點就透……這時候盧光宇誇了一句:“老大人繞口令講得真好!”把修大人氣得差點當場昏過去。
算了算了,費不起那個功夫對牛彈琴了,直接給他講白話吧:“你沒什麼名氣,賊人會輕視你,驕兵必敗,所以你肯定能打贏。自己先立於不敗之地,前麵就是陽平關,既然稱做“關”,那就是不敗之地,快點過去給老夫守住!等賊人露出破綻,那便是‘易勝之勢’,那時候衝過去砍,你就勝了!聽懂了嗎?聽懂了就趕快去陽平關給老夫破賊!滾!”
彆看挨了罵,盧將軍完全明白了修大人這三條妙計,再次恢複了信心,連罵帶抽地,把手下那幫“驢日的殺材”帶去了陽平關。
【今天這段埋了半個彩蛋,讀友們發現了麼?明天還有半個,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