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零七章 功敗(2 / 2)

狼煙晚明 解衣唱大風 5322 字 10個月前

奢崇明一愣:“這個阿哥倒沒想過。那婆娘太狠了,漢子被關在牢獄裡幾年了生死不知,阿哥曾派人帶了銀子去找她一起起事,沒想到她竟‘斬使留銀’!做的這麼絕,以後莫落到我手裡……唉,那些事都太遠,阿哥現在隻是想,永寧隻剩下一個羅叛狗,那裡阿哥經營多年,羅叛狗立足未穩,所以借些兵便可打下收回來。”

安邦彥搖搖頭:“所以阿彥說不可以。阿彥猜到了,張老狗要保自己的狗命!他把馬家婆娘叫回去,就是怕把咱們逼急了跟他拚命呢!孫傑、阿羅、馬家婆娘合在一起,確實很可能打贏咱們——但打贏了又怎樣?功勞還不是以前那個朱老狗的,他能分到幾分?萬一被咱們打敗了呢?咱們一路反攻回去,他便要賠掉狗命!所以,阿彥猜,他撤兵是向咱們傳遞一個信息:他是川撫,隻要咱們不去打他,川兵便絕不出川!”

奢家父子聽了這番分析都覺得有道理,但奢寅仍心有不甘:“阿叔,那咱們便忍下這口氣麼?丟的是我奢家的永寧啊!”

安邦彥笑了笑:“阿寅又講錯了。咱們一起殺漢官造反,若是敗了誰也活不得性命,此刻就莫再說什麼奢家安家了,咱們是一家!一兩千年了,咱們自己打過多少次?那又怎樣,漢人朝廷那裡還不是把咱們當一家的,欺負了阿叔,一樣的欺負你,是不是這樣?以後莫再這樣講話了。你要想,若是你領了兵搶回永寧,那張老狗會怎麼想?他一定會害怕你再殺去成都找他報仇!就算你不去找他,朱老狗剛剛占了的地方他一過來便丟了,他怎麼跟大皇帝交代?那時,他便隻剩下一條路:隻能跟咱們血拚了。馬家婆娘還沒走遠、孫傑是個勇士、姓羅的又豈肯老老實實把吃到嘴裡的永寧再吐出來……阿叔就算給你四五萬人,真能把他們打敗麼?所以阿叔才說不能這樣。”

奢崇明恍然道:“那……咱們該怎樣?阿彥你腦筋好,你怎說阿哥全聽你的。”

“阿哥你們就在阿彥這裡安心待下,咱們一起去打貴陽!阿彥算準了,隻要咱們不去碰四川,張老狗那裡便絕不會伸一個手指頭、湖廣那邊就算有人放著好日子不過跑過來救,兩千多裡山路,哼,走也要走上大半年!等咱們拿下貴陽……嗯,甚至不用到那時候,隻要看清楚張老狗就是個縮頭烏龜,雲省小關他們幾家就能跟咱們一起鬨起來!然後咱們合在一起去打成都,給阿哥報仇!等下阿寅你的胳膊阿叔給你找人看看,養好了傷好去砍漢狗!”安邦彥回答得斬釘截鐵。

朱燮元和安邦彥的身份固然雲泥之彆,思考問題的路徑也截然不同,然而各自推導出來的結論竟毫無二致。而且,事情果然如他們二人所料。

張鶴鳴召回了孫傑,噓寒問暖一番便叫他和沈鋼在成都府裡住下。隔三岔五地,要麼張大人會親自過來,要麼便把二位叫去撫衙,反正每次都得喝上幾杯。談到兵事,張大人更是會大發一通體恤軍旅生活如此艱辛的感慨,將全軍按在龍泉、新都等幾處,軍餉糧秣的供應自不必說,時不時還會送去大批的豬羊勞軍,這段日子,孫部的將士們過得彆提有多舒服了。

秦良玉正式得到了副將的頭銜。按照以往的慣例,土兵不屬於大明兵部的正規編製,糧餉都是自籌,大不了象征性撥付些獎勵——記得麼,朝廷調奢崇明援遼,萬裡遠征,兩萬人連吃帶花奢崇明總共才報了四十萬兩,朝廷二話不說就扣了九成……然而這次成都府不僅不折不扣地執行了“客軍開足雙餉”的規定,更是沒再視而不見“其裹糧自隨”,儘管秦良玉沒要,成都府卻按她報上來的人頭數,按“各兵每日米麥四升鹽菜另計”的標準全部從優折算成現銀、秦良玉從石砫帶出五千白杆兵,重慶、永寧兩役戰歿者僅僅百幾十人而已,加上途中其他傷病意外,亡者也未滿三百,不知怎的,成都府那裡卻記成石砫宣撫司援軍陣亡兩千七百餘人。傷亡撫恤當然分文未少!反正到最後所有東西全給秦良玉折成了銀子,嗯,領到手的還是成色高達九成的官銀!

羅乾象也被張大人叫去成都府了。一見麵張大人便執定他的雙手熱情洋溢地表示,早在撫黔時便聽說過“忠勇無雙”的羅寨主,今天終於見到了本人,實在太高興了!大人一直為奢崇周的委屈抱不平——奢效忠既然去世,“有嫡立嫡,無嫡立庶”,聖人的書裡明明白白記著呢,那奢崇明算什麼東西?張大人早就知道那廝絕不是什麼好貨色!接著張大人又表示了極大的惋惜:羅寨主,哦,不對,現在是羅將軍了,立下那麼大的功勞,隻給了個參將的頭銜確實也太委屈了些,石砫的秦將軍,隻是來援嘛,論功勞哪裡能跟羅將軍比,卻領了副將……哼,若是張大人早幾天撫川,無論如何一個副將是跑不掉的!然而……唉,現在就升副將,總有些不合適,那不是擺明了叫某些人難堪麼?不過張大人也叫羅將軍放心:守好永寧便是為朝廷再立大功,到時候莫說副將,一個總鎮絕跑不掉,這事便落在本撫身上!而且,羅將軍本來就是跟奢崇周同氣連枝,現在後者不在了,那永寧宣撫司,就該交給羅將軍!接著張大人又推心置腹地悄聲補了一句,“交給其他人本撫也不放心啊”!不過嘛,張大人恢複了正襟危坐,京師很遠,成都很近,羅將軍的忠誠和勇敢,總要有人向朝廷轉達,對不對呀?希望羅將軍看好永寧,那奢賊若然來犯,正是向朝廷表現的大好時機,本撫也好為羅將軍說話!不要怕死人,就是跟他乾!死多少,本大人便會從其他寨子裡給羅將軍抓來補多少!

羅乾象感激涕零地帶了張大人送的整整一萬兩撫民銀告彆了張撫尊——這可是大明立國兩百年,第一次苗人從漢官手裡領到白花花的銀子呢!羅乾象離開蓉城前特意去看望孫傑。兩位在戰場上結下生死之交的武人免不得一場大醉,張大人並沒有太往心裡去。不在現場的張鶴鳴當然沒看到孫傑那有些古怪欲言又止的表情,不過外粗內細的羅乾象注意到了,悄聲說了句:“還當是兄弟你的漢家兵。寨子裡的都是親人,補上人頭,能補的上血脈麼?”說罷還憨憨地笑了笑。於是孫傑放了心:朱大人說得沒錯,這羅大哥看起來憨憨的,內心裡可聰明著呢,自己白擔心了。

不過安邦彥還是算錯了一點:貴陽之戰,比他想象的,要慘烈上百倍。

飽經戰火蹂躪的土地不可能一夜之間便長出糧食和銀子。孫傑、秦良玉和羅乾象幾位都收到數目不少的錢糧,那這些銀糧是哪裡來的呢?

聖天子接到新撫聲淚俱下字字泣血的為民請命的奏折,歎了口氣,準了其免賦三年的請求(首年全免,次年免七成,第三年免五成)。全川軍民則聽說,在巡撫大人以辭官相抗後,朝廷今年免半、明年免三成錢糧的好消息,萬民稱頌歡騰。

至此,一場本可以很快平定的大亂,終於功敗垂成。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掌上閱讀更方便。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