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鶴鳴本來打的如意算盤是用永寧這塊肥肉拴住羅乾象替自己擋刀子。現在羅蠻子蠻脾氣上來耍無欲則剛,索性不要這塊肉了,那可怎麼得了?萬一被奢崇明重新失而複得東山再起,朝廷那裡即便能敷衍過去,奢賊再寇犯成都,自己這條老命可就懸了!琢磨了好久,實在沒其他辦法,隻好把孫傑找來,叫他去“看望”他的羅大哥。
不過張大人絕不可能放孫傑全軍南下,談了半天,直到孫傑親口答應隻帶兩個營和三千輔兵,同時絕不越過省界大動乾戈,這才叫他去永寧。當然,沈鋼副將和最善堅守的磐石營——好吧,這是張大人根據名字做出的判斷,彆叫石井生參將聽見就好,否則一定滿肚子不服氣——以及馬隊都要給張大人留在成都。
張鶴鳴是老狐狸,派孫傑前出永寧隻是為了安定本省局麵,他最擔心的是孫傑打到興起跑去貴州,彆引火入川就行,至於那邊百姓也好、同僚也罷,是死是活關張大人甚事?當然,這些話不能明說,所以,他還留了一手:掐著大軍的糧道。不是不給糧,而是少量多次地運,每次隻運夠五千人吃十天半個月的糧米鹽豆,沒有足夠的軍糧儲備,想你孫傑也折騰不出張大人的手掌心。
然而張鶴鳴還是低估了孫傑。
孫傑到了永寧,羅乾象的“病情”自然“好轉”,不再鬨著回水腦。過了一陣子,孫傑竟然接受了“豁然痊愈”的羅乾象的邀請,帶了自己的兵參加苗夷們的傳統“圍獵”去了!這種圍獵是一種祈福和感恩:為了慶祝重要頭人領袖生病痊愈或大災脫困,各寨青壯集體出動,各占一個山頭,然後大家把獵物向某一個指定區域驅趕,最後,虎豹等最珍貴的獵物會作為祭品獻給上蒼表達感激之情。
圍獵就圍獵吧,人生地不熟的孫傑在大山裡“迷了路”,竟一路越過赤水衛跑到更南邊,用他的話來說,“從林子裡出來才發現自己誤打誤撞地一頭撞到畢節衛!”然後……為了儘快返回永寧,就把鎮守黔西的安邦彥的族弟安邦俊格殺,並生俘了安長老的胞弟阿倫!
同樣也沒在永寧待多久的羅乾象“恰巧”也迷路了,三千水腦兵跑到阿落密所——誰知道那裡竟是奢崇明反攻永寧的基地!雙方打得正熱鬨,沒想到孫傑從背後殺上來了……
結果不用想了,奢崇明的弟弟奢崇輝被陣斬、奢崇明的正妻安氏被俘,奢崇明和奢寅帶了幾百親信再一次鑽林子跑了……
算了下日子,從孫傑整軍出發到今天堪堪過去半個月!
張鶴鳴看著商師爺寫的軍情報告氣得胡子一翹一翹的:孫傑你說你在山裡迷路,誰能一口氣迷上幾百裡的路咱先不提,向南走向北走你總該辨得出吧?再看羅蠻子那份,張大人更來氣了:你一輩子沒出過山的土蠻也辨不清東南西北咱也不說了,赤水河橫在那裡,你全軍過河都不知道走錯了路,三千人全是山雞成了精飛過去的嗎?
也恰恰在此時,朝廷發來聖旨,擢張大人為川黔總督,總領兩省平逆。有這兩場大捷,川省的壓力不僅立刻消失了,而且隻要稍稍改動一下日期,張大人則當之無愧地“不負聖上所托”!所以張鶴鳴笑吟吟地把孫傑、羅乾象狠狠誇讚了一通,犒賞了全軍,連二將沒出動的守營兵都沒落下——當然,張大人心裡也給這二位記了一筆,以後有機會還得找他們算算這筆帳。
奢安二位被孫傑羅乾象突然襲擊,豈止是被大大放了一把血,簡直命都差點丟了半條!奢崇明自不必說,從此怕孫傑怕到骨子裡、安邦彥更是怕被孫傑從背後一刀捅死,所以急急忙忙抽調了絕大部分兵力趕到黔西水西老家布防,王爾善那裡便遇不到成規模的抵抗了。
十二月初七,貴陽城南的七裡衝被田柏盛的鎮筸兵攻克,為了防止守城兵誤傷,王爾善派出多名傳令兵手持大明火紅的軍旗縱馬大呼:“新撫至矣!”
貴陽之圍,解。
*古代四季的劃分很簡單:正月二月三月為春、四五六月為夏、七八九為秋、十十一十二為冬。
皇帝自稱的“寡人”,並不是說自己孤單,而是指“德行”,謙稱自己為“寡德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