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都說,“親兄弟、明算賬”。
這表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管親疏,俱是講求“有來有往”的——雙方既要有付出,同時也要有收獲。
隻有這樣,才是長久交往之道。
他爹代表家族付出金錢等等,供養小叔科舉,說白了就是一項“投資”,目的是待小叔他日高中能回饋家族。
同樣的,薛律接受了這點,就得考出成績來。
正如薛螭上麵說的,薛律或許有機會中舉。
隻是誰都不清楚這中間,是需要五年,還是十年,抑或是更多年間。
甚至,這麼多年的花費,僅供出區區一個舉人,究竟是值與不值?
因這裡麵還涉及了家族的資源分配等各方麵因素。或許,會因為薛征把資源向薛律傾斜,反導致了家族內更有天賦的人被忽略掉。
再者,薛征願意全力供養親弟弟薛律一直念書一直科考,這是一回事;薛律對此,是必須去考慮應不應該再繼續考下去的。
或許會有人抱著這種,“說不定繼續這樣,下一次便能成功”的心態。可未來充滿未知性,日後會否成功誰都不知道。
但可以知道的卻是,人的感情再多,亦終有被消耗殆儘的一天。
所以,不論是誰,都要學會適可而止,學會取舍。
——大抵薛螭這種想法,叫人知道會被質疑太過於功利。
可捫心自問,誰敢說這想法是錯誤的呢?
這世上,可沒有白吃的午餐。
——薛螭覺得,以薛俞氏的睿智,定然是察覺到這些了。他在心裡算了算,今年正是大比之年,小叔早已在認真備考了。這次若是依然沒中,他估摸小叔頂多再考一次,便會收心助兄長打理生意,不繼續這科舉路了。
——果不其然,翹課來“偷聽”的薛螭,才剛靠近門邊,便聽到他的小嬸薛俞氏那把清麗聲音說道:
“嫂.子,你也莫要再勸了,我們老爺已經做下決定,我亦覺得好。”
“小叔犯倔,你不去好生勸勸,怎地跟著倔起來呢?”薛王氏的聲音滿是不滿擔憂,“如今考期在即,小叔合該一門心思好好備考,怎的老是東想西想呢?!
家裡的生意啊,好得緊——我們老爺都說了,家裡不缺幫忙的人,就缺讀書人!
……科舉是要緊,但誰不知道難考呢?我跟我們老爺都是明白的。……這次不行,不還有下次嘛?
所以你啊,勸勸小叔,彆老是為些瑣事給分去了心神,亦彆給自個太多壓力,更加彆再說什麼‘不考了’的胡話了啊!”
“嫂.子,我們不是犯倔啊。”聽薛俞氏的聲音,似乎很無奈,“我們老爺說了,他自個有幾分斤兩,考了這麼多次,基本都門兒清了。再繼續考下去,不過是碰運氣罷了。”
薛王氏仿佛要開口說什麼,薛俞氏急忙道:“本來這話,我也覺得不中聽;可是我們老爺下麵的話說服了我——他說啊,‘這才幾年,我們家良哥兒都啟蒙了’。”
這“良哥兒”說的就是薛蝌。薛俞氏說到這,語氣感慨:“我一聽,可不是嗎?這小孩子哪,真的是一天一個樣!……我們老爺接著就說了,不定過個幾年,孩子們就該下場了……難不成到時候還要‘父子同下場’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