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入常校長眼簾的新聞標題是:
《顧陸|以文化自信,築牢強國複興精神之基》
這標題起得也太誇張了,常校長再一看[來源:新夏社網],官網定的調子啊!
[“文以載道,文以化人。”文化的生命力在於創新,在於與時代同頻共振,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常校長點開新聞。沒錯,是這個味,太正了。
官媒的文章,特彆是視角拉這麼大,開頭看不出顧陸的影子是應該的。
[在推動文化發展的道路上,青年是根本動力。
新時代有新要求、新挑戰,我們必須擁有更新穎的智慧和更大的勇氣,完成時代的責任。
如今,作家群體中,年齡較小的“90後”率先登場。
顧陸,是一位“90後”,2012年進入霧都第八中學。從高中生涯開始,在學校的積極配合之下,他更努力的進行創作。
《聊齋新義·雙燈》榮獲蒲鬆齡短篇文學獎,《小王子》銷量突破八十萬,成為千禧年後最暢銷的童話作品。《平麵國》銷量突破五十萬,成為銷量最佳的科普作品。
如今已成為國內文壇中流砥柱。今年5月創辦的校刊《少年》,開刊文《少年中國說》更是展現出現時代的青年,新的風采。
他說“惟豪壯也,故冒險。惟苟且也,故能滅世界;惟冒險也,故能造世界。”
他說“老年人如彆行星之隕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島。”
他說“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他說“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顧陸說”是90後的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華夏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全世界都講究按資排輩,作家圈更是比較明顯的地方。顧陸代表作是有了,但年齡太小。
現在新夏社認定“國內文壇中流砥柱”。一句評價,可抵十年資曆。
常校長本來是站著彎著腰操作鼠標,但看完新夏社的文章,要扶桌,慢慢坐下。
歇會,因為他擔心自己太激動一下子厥過去。
他萬萬沒想到,原本隻是想顧陸做一顆子彈,配合上級方針,在合適時射出。
沒曾想顧陸變成了“小胖子”,你若問什麼是小胖子,就是小男孩和胖子組合。
常校長雖未來得及看《少年中國說》,但就文中列出來的幾段,足以讓五十多歲的常校長,都有老夫聊發少年狂的豪情萬丈。
“難怪,難怪顧陸這麼小的年齡,對社會的科技發展,以及養老等問題有深刻的了解。原來他真的是為華夏複興而學習!”
很好,常校長就自動忽略了,實際上顧陸並沒怎麼學習。
不對!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2012年進入霧都第八中學。從上高中開始……”學校上新夏社了。
現在不是上霧都電視台新聞的事了……
伴隨著官媒的報道,《少年中國說》被大範圍轉載。
帶來直接的反應是什麼呢?現實的反饋也非常明顯。
搞一件現實的事情來說,鋼城實驗校裡。
鋼實是很有趣的一所初中。
你要說師資力量,也比不上顧陸就讀的三十七中初中部。
但鋼實卻是渡口區唯一一個可以保送學生直升大學的初中。
所以很難給這學校找個定位。
“張洪你真的碉堡了!”
初三的張洪一走進學校,班上全部同學都轟動了。
他往下看了看,“你騙人,明明沒有爆。”
“?”同學一時沒反應過來。
再想問什麼事,班主任就來了。班級裡瞬間就老實了。
“張洪,現在去校長辦公室一趟。”班主任說。
校長辦公室?一個學生去乾什麼,張洪非常懵逼,且有點害怕。
“放心,是好事,你的文章上《少年》了是不是?”班主任問。
“沒錯。”張洪點頭。
“那就對了,”班主任說,“據調查,你是《少年》首刊裡唯一的初中生,校長是想誇獎你。”
雖然張洪也覺得自己很牛逼,但動靜這麼大嗎?連校長都驚動了。
“我要帶上校刊嗎?”張洪小心翼翼的問。
“你有《少年》?”班主任愣住。
這什麼話,張洪點頭,“過稿了,就寄給我了一本。”
“帶上帶上,必須帶上。”班主任感歎班上孩子的幸運。
《少年》首刊隻印了一千多冊。
刊物社事先談好的霧都高中們,就分走了七百多冊。
剩下的伴隨著互聯網的轟動,早就被“瓜分”,許多外省的高中校領導是托關係找人脈的弄一本。
伱要問外省的高中拿《少年》作甚?原因很簡單,因為八中校刊事件,要被國家教育部門和宣傳部門當標杆了。
高中不跟著國家走,那跟著
誰走?因此必須找一本原刊來學習。
好比鋼實的校長就想搞一本,可根本弄不到。
張洪跟隨著班主任離開教室,全班同學的目光,瞬間讓他感覺自己到達了巔峰。好的,《少年》的含金量,在此刻被具現化。
除此之外,被具現化的還有常校長的仕途。
“好好好,沒問題。要十本《少年》……我儘量,儘量。這也沒辦法加印。”
當然沒辦法加印,物以稀為貴,常校長太懂了。
“保證完成任務,我沒問題。”
“采訪的話——顧陸同學還是要以學習為主。”
“要為顧陸同學在兩年後提供保送,關於這一點,複旦大學也說過。”
“《少年中國說》有可能會上參考消息?”
第二天常校長接到了非常多的電話。
有市教育部門的,還有國家宣傳部門的,也有各地大學。
身為作家,顧陸還並未達到被大學哄搶的地步。但《少年中國說》都是官方蓋章的“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華夏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不哄搶還等什麼?
當然也有媒體,《參考消息》是什麼樣的新聞報?是廣大群眾不怎麼熟悉,但公務員無比熟悉的新聞報紙。
創立之初,目的是什麼?是教員說“見世麵”。
忙碌,非常忙碌,已經到下午了,但連早中飯都沒吃。
他都和胡主任一樣忙碌了。
不過這才真的是忙碌,並快樂著。
互聯網上的動靜是看的見的,很多看不見的地方,《少年中國說》一樣在狂奔。
而發生的另一件事,加劇了熱度,也是表明影響力開始從線上轉移到線下。
發生在四九城。
好的作品對人是有絕對吸引力的。好似作者都很喜歡安利自己喜歡的作品。
同樣,看見了好的文章,也感覺和貓撓一般,想快點分享。
這樣的人包括中戲的校長。他拿著演講稿,左看右看不滿意。再轉念一想,哦原來不是對稿件不滿,而是沒讀到想讀的。
什麼是想讀的?早上在新夏社剛瞧見的少年誌氣!
想了想,校長宋思源決定改一改。
上過中戲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吧,五月份下旬有著名的“五月青春藝術節”。中戲也不愧為是電影大學三巨頭之一。活動包括歌手大賽、歌劇進校園、體育大會等等項目。
嘖嘖,都不敢想象中戲學生吃得有多好。再加上昌平校區去年十二月份投入使用,因此在新校區的首次舉辦,也有“納新”的含義。
五月青春藝術節期間,學生家長和其他學校的學子,有上萬的外人來觀看。
可想而知,今年的青春藝術季是什麼場麵。
“本來我想考中戲的,可惜我爸不準。”穆雪唉聲歎氣,“你看看我這長相,你再看看我這氣質,如果出道的話,肯定……”
“肯定混不出頭。”兆茗茗接話。
穆雪瞪大眼睛,“我長得不行嗎?”壓低聲音又怒氣衝衝,大概是被窩放屁的感覺。
“你前胸和後背都沒什麼區彆。”兆茗茗不鹹不淡開口。
絕殺!穆雪小聲嘀嘀咕咕著省布料和還在發育等話語,一時之間兆茗茗的臉上洋溢著歡快的情緒。
兩人專門跑來看五月青春藝術節,有錢人家的孩子,生活就是這麼樸實無華,哪有熱鬨往哪湊,兆茗茗還掛著攝像機。是索尼?HDR-PJ590V。
今日整個昌平校區都充斥著歡笑。
當然並不是新校區的所有中戲學生都參加了,君不見宿舍樓裡窩著好多哥布林。
陽光、青春、人山人海,對“哥布林”都是真傷。
比方說蕭乾,專業方向是戲劇史論與批評。他就屬於沒躲好,被社牛的宿舍兄弟拉出了宿舍。
“你說你天天在宿舍有什麼意思?要多結交校友,畢業了才有路子。”
彆的不說,光這一點,社牛兄弟說的沒有錯。
“還有,你寫的《風神疾》劇本非常好啊。之前戲劇社排練了贏得了不少讚賞。”
“快點快點,彆又說身體不舒服,跟我走。”
連拉帶拽,蕭乾出門了。那彎腰的姿態,那喪喪的表情,那茫然的雙目,都表達著不習慣。
因為社牛的特殊屬性,我們可以把社牛叫做“哥布林殺手”。
今日是閉幕式,也是頒獎典禮。地點是在花園長廊,背靠著五星紅旗。
礙於沒主席台,因此領獎台都是臨時搭建。
首先歌手大賽的大獎是被舞劇表演係的學姐拿到了。
同學們掌聲如雷。
“學姐真的好帥氣!弄得我也想唱民謠了。”兆茗茗目不轉睛。
“你是喜歡民謠嗎?那那是饞學姐身子,下賤!”穆雪說。
“誰說的?”兆茗茗反駁,“民謠我是真喜歡。”
“上次你不是說想成為作家嗎?”穆雪說,“我還給你要來了我表弟的簽名,怎麼這麼快就變卦了?”
“咳咳,我沒有寫作的藝術細胞。”兆茗茗解釋,“但我認為
我的嗓子是真有天賦。”
“沒錯,有天賦,你唱歌跟女鬼索命一樣。”穆雪道。
是這樣的,穆兆二人組,就是互相拆台的好閨蜜關係。
歌手最佳氛圍獎
歌手最佳人氣獎
歌手最有潛力獎
歌劇大獎
歌劇最佳藝術審美獎
等等三十多個獎項。
頒發完,就該校領導上台進行閉幕式致辭。
宋思源拿著演講稿緩步走到頒獎台的中心。
“本屆五月青春藝術節,學生會同學們周密策劃,老師們全力配合,給在場的人們帶來了難忘的回憶。”宋思源道,“有誰知道青春藝術節為什麼要安排在五月嗎?”
突如其來的提問。
黨宣部門的幾個老師一怔,誒,校長怎麼不按照稿子說話?
和領導外出演講差不多,校長的開幕和閉幕致辭,都是手下人寫的稿子。
“因為五四青年節!”蕭乾的社牛兄弟扯著嗓子大喊。
操場的社牛可不少,因此現場的喊聲此起彼伏,瞬間就亂糟糟了。
“五四青年節是因為我們華夏作為戰勝國,去參加巴黎和會。但我們沒享受到戰勝國待遇,也沒能收回魯省,甚至把巴黎和會把德意誌在魯省的權益全部給霓虹國。”
“北洋政府迫於帝國主義的威壓居然準備妥協。”
“1919年5月2日北大校長蔡元培將外交失敗的消息告訴了學生們。”
“5月3日,北大學生在法科禮堂召開學生大會。”
“5月4日,3000餘人彙聚在天安門,他們高舉著[還我青島]的血書。不少學生留下遺書,因為他們抱著殉國的決心。”
“這是五四青年節的寓意。”宋思源目光環視台下的學子,“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他們最肯學習,最少保守思想,在社會主義時期尤其是這樣。”
不少學生反應了過來,校長在引用教員的話。
就連很沒精神的蕭乾,他一下子就嚴肅了起來。
“今天的演講內容是我臨時改的,”宋思源說,“一開始我並不打算說這些。但看到了一篇精彩的文章,讓我不由自主想到九十多年前的那群青年和學生們。”
“給我們中戲的學子們分享下這篇文章。”宋思源說。
下麵同學走神的很多。
也不能說不愛國,而是在當下環境非常難以觸發。
就好像蕭乾的社牛兄弟,此刻左看右看,觀察著學姐學妹誰更漂亮。中戲表演係的學生顏值頗高,所以看不過來,根本看不過來。
但蕭乾也見過,社牛兄弟在宿舍看99年的電影《橫空出世》哭得稀裡嘩啦。
很顯然,多數同學對校長分享的文章不感興趣。下意識認為老師、校領導喜歡的文章,和自己是有代溝的。
“我就分享文章最後一段。”
校長宋思源看著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