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的威壓,壓製的讓人喘不過氣來。
方易氣喘籲籲,大汗淋漓。
“宋大儒要出全力了……”一位大儒歎息著開口。
全盛時期的八品大儒,他們從來沒有見過,根本不知道這樣的存在,到底會強大到什麼地步。
此番,他們見識到了。
很快,方易就感覺到自己快要喘不過氣來。
趙無極轉身看向了方易,再度問了一句:“方易小友,可還有戰詩詞?”
方易掙紮著開口:“有!”
大儒們已經不再震驚了。
因為震驚過了,震驚過太多次了。
他們早知道方易會說出這個答案,這個答案,可是真的一點都不奇怪。
他們不震驚,但是很期待。
“哈哈。”趙無極以身化劍,猛地刺向了周圍的封鎖,開口笑道:“且請方易小友賜詩詞!”
這一劍之力,大大的延緩了周遭封印封鎖天地的速度,讓方易喘勻了氣。
“此詩,名為《白雪歌送趙大儒破道》!”方易此時看了一眼天地封鎖,笑著開口道:“宋大儒質疑我方易作不出戰詩詞?”
“今日,方易就再作一首,請宋大儒看看!”
“哈哈,哈哈哈。”趙無極狂笑不止:“宋之問,且聽聽方易小友,是如何啪啪打你的臉的!!”
其他大儒瞬間也來了精神。
這首詩詞的名字,就很強啊,竟然要送趙大儒,還要助他破道??
可是破道哪有那麼容易?
方易沒有理會眾人的議論,而是開口吟誦著接下來的這首戰詩詞。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又是一首北地戰詩!!”其他大儒們聽完第一句詩,便是判斷了出來。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妙啊。”諸多大儒聽完這句,眼前都是一亮,北地蒼茫之雪,落在樹梢之上,就好像那春天一夜而來,吹開了千樹萬樹的潔白梨花。
“天人之筆!!”有些大儒驚聲歎息。
方易這腦子長得的確非常人可比,這等天人之筆,到底是如何得來的呢?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此句作出,卻突然又將人拉了回來,那是北地淒冷的雪,不是萬千梨花。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乾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裡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這八闕詩詞作出,眾人都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了寒冷,這八闕,連帶著上一句,將北地的苦寒,寫的入木三分,可謂是使人身臨其境。
這些詩句之中,沒有一個字寫的是“寒冷”,但是從中卻能夠字字句句之中,都能夠感受到寒冷。
這就是筆力虯勁,才能夠寫出這樣詩句。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方易一股作氣,寫下了最後四句詩詞。
登時之間,趙無極身上的氣息更加狂暴。
他此時回身看向了方易,眉宇之間,儘是一片柔和。
如果說,剛才那幾首戰詩詞,催生了趙無極身上的戰意和殺意,助他一舉達到了戰力的巔峰,有了衝擊八品的戰力。
那麼,這首戰詩詞,就更帶了些春風化雨的味道,有股超然物外的氣質在,此詩描寫的都是北地的苦寒,但是卻雄奇瑰麗,充滿著浪漫主義的想象。
最後的送彆之句,看上去像是普通尋常的送彆之詩,但是放在這裡,卻有著一股異樣的氣質。
方易不是在送彆,而是在歌頌,在感謝,他在感謝趙無極的付出和幫助。
他以北地瑰麗的景象,充滿趣味的場景,感謝趙無極的付出。
趙無極心甘情願的為方易出頭,方易也是如此。比起其他,趙無極和方易之間,更為純粹。
他們兩人,都隻是追求一個“公平”而已。
“這是一首第五境的戰詩詞!!”有大儒開口道。
“我原本以為《漁家傲秋思》是巔峰,但是沒想到,直到這首出來,我才感覺,方易這戰詩詞,是一首比一首作的好,一首比一首更加強大!”有大儒也是歎為觀止。
“此詩,氣勢磅礴,意境高遠,尤其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必成千古傳誦的名句。”有大儒分析著開口。
趙無極微微一笑,原本狂暴的殺意,凜冽的戰意,在此時,儘數消失不見。
與此同時,他身上的氣息,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如果說之前的趙無極是刺蝟的話,渾身都是刺,鋒芒畢露,所以才有瘋子的稱號。
那麼現在的趙無極,就是春風化雨,就是三春之光。
他周身爆發出和煦的力量,而在那股力量之下,卻湧動著更加可怕的力量。
“我小覷了你,方易。”宋之問的聲音在此時戛然響起:“無極大儒,恭賀你終於補齊了最後一塊短板,帶你穩固心境,就正式登堂入室,成為八品大儒了!”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