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坊的王大娘此時眼睛都快要哭瞎了:“陸婆婆,你命好苦,你死了丈夫,死了女兒,自己也死了掛在了城牆上……”
“現在,你也沒有兒子了……”
“小九兒,小九兒……”
這一日,陸婆婆一家忠烈,都死了。
時代洪流奔騰向前,每一個小小的舉動,壓在一家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
正如方易曲中說的那樣。
“興,百姓苦!”
“亡,百姓苦!”
……
洛神侯回歸尋州,日夜操練大軍,以忙碌減輕自己的悲痛,方大哥的恩情,他沒有還完,他也沒有保住方易。
趙無極再度回到了京城。
他沒有答應大先生在儒聖宮閉關,是還有最後一件事情。
成為八品大儒之後,趙無極的地位和權勢都越發龐大,雖然他不走權勢的路子,但是也因為八品大儒,而有了權柄。
有了權柄的好處就是,可以提前得知很多消息,比如說,承平帝要傳位給太子雲無極了。
這一點,趙無極之前就聽說了。
這就是身處京城好處,許多事情可以第一時間知曉,若是他還在蜀中學宮的話,未必就可以知道這些事情。
在方易身死的第二天,趙無極便聽聞了承平帝再度病危的消息。
國運之事,最為清楚的其實是道無涯,道無涯作為大離王朝唯一的一位國師,八品太虛境的強者,自然知道國運的反噬與危害。
在承平帝回去之後,道無涯就言說了國運散軼的嚴重性,這不僅會危及承平帝的性命,也會對大離未來的走勢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道無涯鄭重的建議了承平帝放棄皇位,專心修養。
現在承平帝民心儘失,若是繼續將這個皇帝再當下去,早晚會出大問題。
但是傳位給太子,問題就不大了,太子雖然在這一次的風浪之中,也受到了些許波及,但是始終,百姓們的矛頭是對準承平帝的,這次國運反噬,承受到了全部傷害的也還是承平帝。
將來太子登基,大離就換了皇帝,換了皇帝之後,萬象更新,一切都發生了變化,再加上太子一旦登基,新皇勢必是要大赦天下的,這樣一來,就可以再度重新凝聚國運。
承平帝第一天修養了一番,第二天精氣神好了許多,便決心召開早朝,在早朝上宣布傳位給雲無極。
太子要繼承皇位了,這個消息,對其他人來說,也就是換了個新皇帝的事,沒有什麼太大影響,因為當朝的文武百官,平素裡也就是在給太子雲無極辦事,東宮太子監管朝政,這已經持續了很多年了。
現在無非是多年的太子熬成皇帝,成為了名正言順的皇帝而已了。
但是這個消息,對於宋之問來說,就有些令人興奮了。
趙無極回來要處理的事情,也就是這個事情。
宋之問走的是“權道”,所謂權道,就是要爭取到權力的最高峰,成為最有權柄之人。
但是儒道的權勢巔峰,可不是說謀權篡位,自己成為皇帝,儒道從夫子出現而開始建立之後,成為皇帝一直都不是儒道追求的。
儒道追求的是輔助皇帝,他們有天然的明君思想,也就是追求明君治國。
而儒道文人的作用,就是發揮自己儒道上的才能,以儒道治國。
現在的宋之問,可是三朝重臣,到了太子雲無極這裡,更是已經成為了太子太師,當朝宰輔,掌握權柄多年,所以才能夠達到八品巔峰的境界。
但是八品巔峰,也就僅限於此了,若是隻能當宰輔之姿,太子太師之類的職位,八品大儒就是最為巔峰的狀態,突破不到九品。
他還需要獲取更高的權柄,那就是從龍之功。
而這一次,是宋之問距離九品最近的一次,為此,宋之問苦心經營了很多很多年,從他開始入朝為官開始,就一直在為這個目標而努力,直到承平帝不再理會朝政,將太子監國,宋之問就明白,他從一開始將所有的注,都下在了太子身上,是非常正確的選擇,到了今日,就是開花結果的時候了。
自己的投資終於獲得了良好的回報,沒有人可以體會現在宋之問的心情。
今日,當成聖。
早朝之上,宦臣專門當著滿朝文武的麵,念出了早已經擬好的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身體抱恙,無力再繼續理會朝政,太子雲無極,監國以來,夙夜在公,將大離天下治理的井井有條,朕心甚慰,今列祖列宗在上,滿朝文武共同見證,朕願意退位讓賢,將皇位傳給太子,欽此。”
宋之問老懷大慰,站在台下,幾乎都要笑出聲來,他已經快要感受到了,即將突破九品的快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