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統計,前後二十多天近三十天時間,接待的遊客,超過五十萬,其中留宿的超過十萬。
這個原因,主要是回去的班車有限,這就真的沒辦法了,虎山不可能再派車,給人千裡萬裡的送回家去啊。
不過遊客其實無所謂,本來就是出來玩的,即然來了,多留一天又怎麼樣?反正有吃,有住,也不貴,相比於那些著名旅遊景點,這邊可以說便宜得發指。
而且這邊的人,真的熱情啊,個個熱情,人人熱情,也不象其它景點一樣,拚命的想宰你。
賣的東西,價格都還算公道,一問就說,不敢喊高價,縣裡鎮裡規定了,敢喊高價敢宰客,敗了楊梅節的名聲,就會給抓起來。
是的,不是趕出去,是抓起來。
山溝溝裡,有點兒野蠻的。
但遊客喜歡這種執政者的野蠻啊,可以放心購。
所有攤販都說了,我們就是山裡人,我們平時不做生意的,也不會做生意,就是趁這個楊梅節,賣點自己家裡的收藏。
我們自己平時也吃這個,而且舍不得吃的,絕對不會有假。
領導說了,敢造假,敢坑人,敢敗了楊梅節的名聲,還是那句話,抓起來。
他們這麼說,遊客也都信,因為這些人,一看就不是做慣生意的人,稍稍討價還價,還會臉紅,秤也高高的。
真有那些機心重的,回去過秤,嗬嗬,隻多不少。
然後,有戴著紅袖章的人在攤販間遊蕩,一問,居然是鎮長書記什麼的,親自在監督。
這一點一滴,瑣瑣碎碎的細節,給電視,網絡,以及人傳人的口碑,傳遞,發酵,才最終奠定了虎山楊梅節的成功。
不過即便如此,遊客的消費仍然不高。
楊梅不要錢,接送不要錢,吃的很便宜,住的也不貴。
真正賺了點錢的,就是山貨臘味,但一個遊客不可能買很多啊。
最終統計,平均一個遊客,在虎山的消費,也就是兩百塊的樣子。
五十萬遊客,總消費,也就是一個億上下。
朱誌遠拿到數據,頗有些失望。
“山溝溝裡,沒東西賣啊。”
但周雲楊同等人,則是喜笑顏開。
一個億啊。
這是一個億啊。
小小的虎山,一個月時間裡,創造了一個億的產值,試問,放眼富林,還有誰?
彆說富林了,就整個東州吧,還有誰?
而這個場麵,是朱誌遠一手搞出來的。
一夜之間,朱誌遠聲名雀起。
先前罐頭換飛機,沒有公開宣傳,這一次就不同了,彆說富林,東州省委省政府高層,都在傳他的名字。
再把罐頭換飛機一疊加,高層們的心裡,就有個數了:這年輕人,是真正的能人。
能人當然要重用,可再一查,傻眼。
大學畢業,到這會兒,居然才剛剛一年,而且還升得飛快,早在去虎山之前,居然就已經是副處了。
這要怎麼辦?
朱誌遠這個事,省委甚至專門上了一次會。
朱誌遠的情況,底兒掉,全在那兒擺著。
大學就會做生意,大學四年,賺的錢就比普通公薪階層還要高。
畢業走的選調,這個沒什麼說的,不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