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誌遠不能一句話給打回去,隻能問:“盧鎮長,你們大排鎮,一年能出多少板栗啊?”
“那多,那多。”盧訪一聽好象有戲,精神一振,道:“至少得有幾百萬斤。”
“幾百萬斤?”朱誌遠微微凝眉。
周雲卻是地頭蛇,直接打斷:“你聽他扯,那是鮮貨,真要摘下來,乾貨的話,最多二三十萬斤,多打點,撐死五十萬斤,頂天了。”
盧訪不服氣,周菩薩嘛,好說話的,他嘟囔道:“楊梅也是鮮貨啊。”
周雲惱了:“板栗能跟楊梅比嗎?楊梅直接就能吃,皮都不要剝,板栗呢,外麵一層剌皮,這個也能吃?你賣板栗,直接賣帶皮的?你要啊?”
朱誌遠也給氣樂了,不過他不是周雲這樣的老書記,不好揭麵皮,隻好看著盧訪笑。
盧訪雖然是鎮長,卻常年風裡雨裡山裡的跑,麵皮曬得黑,他也就澀澀的對朱誌遠道:“板栗是要剝出來才好賣,不過也有幾十萬斤的。”
“幾十萬斤。”朱誌遠搖頭:“楊梅節來了五十多萬遊客,而且借楊梅節,我們打出了口碑,至少來過一次的就知道,我們玩真的,是真送,所以。”
他看著盧訪:“如果我們真的搞一個板栗節,大規模宣傳的話,我估計,就一個十一長假,遊客能來上百萬。”
“上百萬。”盧訪倒吸一口冷氣。
“完全有可能。”周雲一臉興奮:“下麵反聵,這一次我們的楊梅節,反響非常好,帶遊客上山,包接包送,楊梅是真送,吃住也不貴,不坑人,這樣的景點,可是太難得了,很多遊客走前都問,我們明年還搞楊梅節不,要是搞,他們一定會來。”
他說著一揮手:“楊梅節想來二次,板栗節當然也會來啊,本來就有五十多萬,口口相傳,再翻一倍,根本不稀奇的。”
“盧鎮長,這麼多人,你那幾十萬斤板栗,一人半斤都分不到啊。”朱誌遠笑:“你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盧訪就給問住了。
這就是當官的藝術,你不能直接否決,得繞著彎子讓他自己打退堂鼓,否則他就跟你鬨事。
隻說官場人人是太極高手,但你不會打太極,真當不了官,至少當不好。
盧訪變不出板栗,但這人卻不死心,不肯回去,纏著讓朱誌遠幫他們想辦法,要縣裡給錢,修公路,他們也想搞村村通。
村村通是98年中央提出來的,但大排鎮之所以不搞,不是縣裡偏心,是實在搞不了啊。
那鬼地方,一山接一山,二十一個自然村,真要村村通,兩百個億隻怕都打不住。
虎山今年靠著朱誌遠,確實能多有幾個錢,但說用來給大排鎮修公路,那也不可能的,那幾個錢扔下去,響都聽不到一個。
但給大排鎮修路,又是盧訪這個鎮長的職責,你還不能說他。
後來是周菩薩火了,直接把他趕走完事。
“朱縣長,你年輕,不知道下麵這些油條的德性。”周雲把盧訪趕走,對朱誌遠道:“你要是不拿出點殺氣出來,他們能跟螞蟥一樣吊在你身上,不吸口血,怎麼都不會鬆的。”
朱誌遠聽了苦笑,看了看地圖,再次搖頭。
“這虎山,還真是山多啊。”他感歎。
“就是山多啊。”周雲卻有點兒興奮,他道:“朱縣長,你說,明年咱們楊梅節,遊客能不能來一百萬人?”
“有。”朱誌遠給出肯定的回答:“百分百。”
見周雲眼光炯炯的看著他,他道:“我們這邊有反聵,網上也有反聵,這次的楊梅節,反響基本偏正麵,有人置疑,都不用我請的水軍去駁,自然就有參加了楊梅節的遊客站出來說話。”
“網上嘛,有一百個人發貼,給人的感覺就鋪天蓋地了。”他笑著道:“而我們是五十多萬遊客,加上他們的家人和朋友,千個裡,一個人跟貼,那都不得了。”
周雲不怎麼上網,但也能想象那種情景,點頭道:“那確實是多了。”
“是啊。”朱誌遠道:“我們這次楊梅節,在網上基本都是說好的,有很多人都後悔沒來,更多的人則表示,明年一定要來。”
他說著笑起來:“明年一百萬是底數,也許兩百萬三百萬,都有可能。”
“三百萬?”周菩薩笑臉攤開,真就象一個菩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