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九曲十八彎(2 / 2)

“專家有什麼辦法?”鄧欣問。

朱誌遠還是不直接答,卻問:“你們盤縣,就是這桃溪古鎮,那條桃花溪,和盤水的交彙處,以前想建一個大壩,你知不知道?”

“這個我當然知道。”鄧欣點頭:“那個大壩,剛解放就有人提,最初是沒錢沒技術,想要發電嘛,後來技術方麵有了,又做了測量,規劃,甚至這邊鎮上心急,把引水渠都的挖出來了,最終卻還是沒上馬。”

“為什麼?”朱誌遠問。

“一個大壩,一般是兩個目地。”鄧欣解釋:“一個是防洪灌溉,一個是發電是吧。”

“嗯。”朱誌遠點頭。

“先說防洪灌溉。”鄧欣屈著指頭:“盤水從山裡走,六百裡到東江,沿途基本上都是山區,有現成的河道,用不著防什麼洪,就有山洪,曆朝曆代也有現成的河堤,加固一下就行。”

“灌溉呢?”朱誌遠問。

“灌溉也沒什麼用啊。”鄧欣苦笑:“山區能有多少地啊,而且多山就多水,根本用不著盤水。”

“哦。”朱誌遠點頭:“倒也是。”

“發電也一樣。”鄧欣道:“盤縣多山,有山就有煤,建一個火力發電廠,自己的煤,不貴,火力發電又比水力發電穩定,再一個,盤縣,包括國林,都沒什麼工業,用不了多少電,所以。”

她歎了口氣:“先前還想著,有了壩,水道抬高,可以行船,山裡的東西能出來,至少放排不用那麼險了嘛,可後來,封山育林,樹都不準砍了,最後一點想法也落空了,乾脆就下了馬,再也沒人提了。”

“是這樣啊。”朱誌遠點頭。

“其實我們縣裡,最初是真想搞的,而最最想搞的,是桃溪鎮的人。”鄧欣道:“這裡要是能建一個壩,船從桃花溪下水壩,可以通達盤山,各個山穀間的水道,縱橫交錯幾百裡,山裡所有的東西,都要從這裡出來,桃花溪就成了一個彙聚點,經濟馬上就上去了。”

“那桃溪鎮就不是山窩窩裡的桃花源,而是一個交通山內山外的大碼頭了啊。”

“是啊。”鄧欣歎氣:“所以他們急,甚至自己組織人手,把引水渠都挖了出來,那一任縣長,是桃溪鎮上去的,市裡省裡到處跑,拚命的推動,但隨著封山育林政策出來,最終還是下馬了。”

她歎息一回,問朱誌遠:“誌遠,你是什麼意思?”

“那個專家,以投資為名,到過盤山縣,拿了些資料。”朱誌遠道:“以前測量過,如果大壩三十米水線,水麵就和虎跳溪齊平了是不是?”

“具體的我不知道。”鄧欣搖頭:“不過我聽說,大壩隻要建起來,一個雨季的水,就可以形成一個大水庫,可以走兩三百噸的機帆船。”

“三十米水線,可以走百噸機帆船,四十米水線,可以以走三百噸機帆船,而大壩的設計,壩高七十米,最高,可以達到六十米水線。”

“那太高了吧。”鄧欣有些驚:“隻怕桃溪鎮都要淹了。”

“不會。”朱誌遠搖頭:“桃花溪是從山裡出來的,以前為了防山洪,多修了一條泄洪的河道,等於是一個人字,正常情況下走桃花溪,山洪若是暴發,就把另一條水道也用上。”

“是有。”鄧欣點頭。

“這條泄洪道,同樣可以泄盤水的水。”朱誌遠解釋:“水壩裡的水要是實在太高了,可以倒灌進桃花溪,然後走另一條水道反泄出來,從水壩下麵,進入盤水。”

“這樣的啊。”鄧欣明顯不太清楚,驚歎道:“那設計蠻精妙啊。”

她說著又搖頭:“不過不用蓄那麼多水吧,蓄六十米水做什麼啊?”

“發電啊。”朱誌遠笑:“以前他們還是蠻有野心的,想把桃溪大壩,搞成一個大中型的水電灌溉樞紐呢。”

“唉。”鄧欣就歎氣:“其實蠻好的,就是沒錢啊。”

“找投資商啊。”

“你是說?”鄧欣眼光倏地亮起來:“你願意投資?”

“是投資商。”

“哼。”鄧欣鼻子一聳:“現在誰不知道,朱家三太子來虎山耍威風,後麵跟著個管家,專門給他擦屁股。”

“這麼傳的嗎?”朱誌遠笑。

“你說呢。”鄧欣嬌聲叫:“你那楊梅節,完全是扔錢啊,然後又虎跳峽投資,正常的商人,有這麼扔錢的?”

朱誌遠點頭,他其實也聽到了一些議論,這也是正常的,他也無所謂,反正知道的就知道,不知道的,議論也沒用。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