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毒藥啊,這樣的毒藥,你敢直接寫到書上?你敢直接出版?
真要傳出去,醫生未必有幾個敢用的,但社會上一定會多很多的謀殺案。
事實上,即便朱誌遠想出,出版社也不會給他出的。
鬼門十三針好一點,但其中的細微操作,文字根本說不清楚。
也彆怪中國古人保守,有些東西,還真的隻能手把手現場教。
當然,書還是能出的,鬼門十三針也能寫進去,但隻介紹大略,具體怎麼操作,不寫。
三生飲也提了一下,因為外界其實是知道三生飲的,不能說神針門不會三生飲吧。
提個名,怎麼用,不說。
至於守戶四針,隻字不露。
他把這個想法跟餘白杏說了,餘白杏也同意,出書,還是一件很露臉的事嘛,餘白杏也樂意的。
他因此也很用心,把師門的一些醫書細心的整理出來,再加上自己的一些心得,全編纂了進去。
這是一樁水磨功夫,行醫用藥這個東西,急不得的。
朱誌遠也不急。
從巴西回來,繼續老樣子,白天去大橋總醫院治病,手把手教大橋秋馬。
這也是他自己一個學習的過程,針術這個東西,在找準穴位後,關健就是配穴了。
怎麼配穴,餘白杏教過朱誌遠一些,但時間不長,教不了那麼多,不同的病人,不同的情況,需要不同的配穴。
但餘白杏給朱誌遠的醫書上,就有著無數的病例和配穴方法,照著書本去配,這中間,就是一個學習和總結的過程。
這樣的過程,是一個醫生成長必須經曆的,無論怎樣的天才,都需要成千上萬的病人,日積月累的去堆積,最後才能水到渠成。
朱誌遠一麵教大橋秋馬,自己一麵也就在學習,或者說,他其實和大橋秋馬一起在學習。
大橋秋馬真的很聰明,要說學習能力,朱誌遠真的不如他,但朱誌遠有一樁大橋秋馬永遠趕不上的,朱誌遠練出了內氣。
朱誌遠最初隻是以手上的氣機去感應穴位,後來他發現,正確的配穴後,經絡會暢通,這時候經氣會強起來,他手上的感應也同步加強。
有這種感應能力,那就好辦了,配穴對不對,這麼配,合不合病人的情況,他一紮針,一感應,立刻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