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出境首戰(下)(1 / 2)

區區幾十發炮彈就想撼動已經基本成形的防禦陣地?

煙塵很快消散,劉啟冬抬頭看去,隻見三輛坦克與大隊的英印軍步兵正在大約六百公尺外徐徐而來。

隊形井然,步伐整齊,一個個連身子都不壓低,猶如是在閱兵似的。

合著你們這是瞧不起人是吧?

“告訴戰防分隊,務必集火敵軍戰車!”

“是!”

頂著掉了漆的MkI湯米盔、身著土褐色軍服、穿著P1908帆布攜行具的英印軍士兵們在緩緩前進。

頭戴太陽帽、拿著望遠鏡、腰間彆著韋伯利No.1信號槍的軍官則在嚷嚷著保持間距。

【配圖:英印軍大致形象】

渾然不知己方已經踏進了鬼門關的英印軍在三輛A9型巡洋坦克的掩護下繼續前進,而掩體中麵無表情的劉啟冬默默的看著這一切,等待著最佳的開火時機。

明軍的野戰條例與軍官手冊都明確指出——隻要彈藥充足,防禦火力須在最大射程處就開始投遞,以儘早瓦解敵軍攻勢,除非指揮官意圖以近距離開火使敵猝不及防。

組織一次進攻並不簡單,集結部隊、分配任務、規劃路線、預定火力支援方案等等都需要時間,所以如果遠遠的就通過火力打擊來壓製敵軍,即可很好的延緩他們的進攻,甚至直接將之瓦解。

不過,感覺己方受了輕蔑的劉啟冬認為自己應該給這些目中無人的家夥一個刻苦銘心的教訓。

麵對漸漸接近的敵軍,重機槍射手將射速調節鈕撥到了快速模式,這種情況下的VZ.35重機槍的射速能達到每分鐘750發。

“二百碼了,那些中國人是不是已經逃跑了?”威爾遜身旁的一名少校自言自語道。

根據英軍內部的《步兵訓練》建議,這個距離是衝擊行動展開的跳躍點。

突然,一發紅色的信號彈從那個小山崗上衝天而起?

緊接著,一連串火光閃爍了起來。

密集的機槍交叉火力、精準的步槍射擊,以及不斷綻放於人群中的迫擊炮彈,上一秒還在悠然邁步的英印軍士兵們紛紛中彈倒地。

在火力部署這方麵,周長風絕對是這個時代大師級的人物,由他的精心規劃和調整的各類兵器的殺傷範圍被錯落有致的交叉或重疊,幾乎不存在死角。

布置於兩翼靠後的重機槍陣地上,斯柯達鋼鐵廠出產的優質鋼材製成的捷克兵工匠心之作正在瘋狂傾瀉火力,橘黃色的槍口焰就沒停歇過。

為了適配明軍的彈藥,兵部訂購的那一小批VZ.35都是經過了改膛的,現在,一發發的7.36×56㎜無底緣重尖彈如同火鞭一樣抽向敵軍,橙黃色的彈殼帶著青煙嘩啦嘩啦的從拋殼口蹦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