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支三四式衝鋒槍和兩支二十式自動槍噴吐著火舌,短短幾秒鐘,70發9.6㎜手槍彈和30發.351溫徹斯特圓頭彈被傾瀉而出!
猝不及防之下,九名英印軍士兵毫無反應餘地,他們唯一做出的舉動就是轉身朝向子彈射來的方向舉起槍,然而來不及扣動扳機就被全部射殺。
背對著牆、緊挨在一起、死了一整排?這個班的英印軍如同被執行了集體槍決似的,倒是有點像一百五十年前的排隊槍斃。
這個近接小組的五名明軍士兵留下兩人警戒,剩下三人快步上前,步槍和子彈都入不了他們的眼,他們隻從這些屍體上拿走了米爾斯手榴彈。
既然現在轉為了巷戰,那麼手榴彈這種東西自然越多越好,而一營的手榴彈已經所剩無多了。
不出意料的,兵分三路進攻的英印軍也在三個方向上遭到了迎頭痛擊。
明軍精心布置的隱蔽火力點、遊動火力點、近接戰鬥小組將每個街區都打造成了殺戮區域,闖入其中的英印軍會受到來自四、五個地方的交叉火力的殺傷。
激烈的戰鬥一直持續到下午時分,德馬吉醫院大樓附近的戰鬥最為殘酷。
第五皇家坦克營的五輛巡洋坦克停在了大樓外的街道上,2磅坦克炮和7.7㎜機槍就沒有停下來過。
維克斯重機槍、劉易斯輕機槍、二十式重機槍、三三式輕機槍,雙方至少有幾十挺機槍在對射,雨點般密集的子彈或許都能在半空中相碰?
五門QF3.7英寸山炮在前、八門QF4.5英寸榴彈炮在後,這一部分火炮被靠前部署、抵近開火,近距離直瞄轟擊醫院大樓,每隔十秒就有幾發炮彈直接命中樓體。
崩碎的混凝土碎片四散飛濺,扭曲如蛇的鋼筋暴露了出來,整個大樓的西麵四層樓都被摧殘得千瘡百孔,布滿了彈坑和破洞。
兩輛A9型巡洋坦克和三輛卡登-洛伊德超輕型坦克的殘骸在熊熊燃燒著,滾滾黑煙衝天而起,大樓周圍倒斃著至少五十具死狀各異的英印軍屍體。
與圍攻堅固支撐點的戰鬥不同,城區其它地方的巷戰則更加短促。英印軍軍試圖在城區中向縱深滲透,以求把城中的明軍給各個分割開來。
被炮擊和空襲炸成殘垣斷壁的城區似乎反而更有利於防守方?在狹窄複雜、遍布磚瓦碎片的大街小巷,集中裝備衝鋒槍、自動槍、手榴彈的明軍近接小組可謂如魚得水。
他們以五、六人為單位,潛藏於敵軍的必經之路,然後在近距離以自動火力掃射;又或是幾組相互配合,待敵軍靠近,一組先吸引敵軍注意力,等他們轉身應戰時,另一組再從後方偷襲。
麵對衝鋒槍和自動槍驟然噴吐的大量子彈,以及不斷落在腳邊的手榴彈,英印軍步兵分隊幾乎被打得找不著北。
栓動的恩菲爾德No.1步槍如何能在這十幾米的近距離應付疾風暴雨般的密集自動火力呢?
而且明軍利用手榴彈在許多地方布置了可怖的詭雷,十八式手雷和繳獲的米爾斯手榴彈都是拔掉保險銷、彈飛安全握柄後引信點火的原理,非常便於布置詭雷。
一根細線係在保險銷拉環上,手榴彈埋在一邊,敵軍經過時碰到細線就會扯掉拉環;或者直接拔掉拉環,把處於待發狀態的手榴彈放在地上用東西壓著握柄,敵軍碰掉東西,握柄就會彈飛。
從北邊進入城區的賴加爾營C連在四個小時內又損失了五十幾人,全連僅剩七十八人,光榮的成為第十六步兵旅第七個被打殘的連隊。
神出鬼沒的自動武器小組、無處不在的可怖詭雷,明軍的巷戰戰術讓英印軍狼狽不堪、無所適從,每前進一步都提心吊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