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老破船的舵手(2 / 2)

後來,明肅宗在京師保衛戰結束後不久就駕崩了,太子、也就是明哲宗繼位,在對現況有清醒認知後,隨即著手進行革新改製。

儘管不可避免存在黨爭與利益糾葛,但成效還是比較明顯的,三十幾年後的壬辰年,後明在與日本的戰爭中成功取勝,而虎視眈眈的歐洲諸國早就在等著瓜分二者中落敗的那一國了。

後者淪落的慘狀讓後明君臣與民間有識之士悚然而驚,同時,已經進行了半個多甲子的革新改製也終於走到了儘頭——革新派內部矛盾重重,對之後的方向存在嚴重分歧,在分裂與爭鬥時,守舊派也趁機大規模反撲。

幾年後,革新派被陸續貶謫流遷,革新改製就此落幕。

在這種情況下,於庚子年繼位的朱士堰麵臨著後明內部的巨大矛盾,而東洋那一衣帶水的鄰邦在戰敗後落得的慘狀讓他徹夜難眠。

地主們的存在嚴重限製了工商業的發展,也缺乏明確其權利的律法,事情最終又回歸於製度和生產關係。因此,民間有識之士們有關重啟變法的呼聲也一浪高過一浪。

總之,經過了一連串愈演愈烈的朝堂派係爭鬥、民間聚眾請願、新軍起義之後,朱士堰可謂在多個雞蛋上跳舞,短短四年就下了三次罪己詔,使儘渾身解數才勉強維持了各方平衡,最終主動妥協確立憲政。

但是,因為新舊勢力的力量差距不大,所以皇帝的權力並未被完全剝除。

【後明高祖雖未打壓理學與心學,但大力推崇經世致用之學,直接體現為科舉考試的出題類型,這為啟蒙思想的孕育和傳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憲政的意義是深遠的,其穩固了差點四分五裂的大明,將革新改製的一係列成果用明文法律的形式確立下來,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阻礙,工商業得以不收阻礙的發展。

同時,因為大明能獨立自主的確立關稅和一係列保護措施,幼小民間資本得以安然成長,反之則會被西方傾銷而破產。

然而其弊端和局限性也不容忽視,由於大明立憲的特殊情況,封建專製餘孽不少,君主權力較大,議會權力有限,百姓權利不多。

如此積累下來的矛盾被埋沒了幾十年,遲早有爆發的一刻,可以說如今的大明是不得長久的,甚至可以說這是回光返照。

朱士堰依稀可以猜測到並不光明的未來,但他認為自己避免了大明在至暗時刻就四分五裂的糟糕結果,已經算功莫大焉。

當年他禦極之時,朝堂民間動蕩混亂,大明基本就在淪落的門檻上徘徊,短短三十餘載,而今在紙麵上已是世界保五爭三的強大帝國了。

至於重新找回中央之國的榮耀,那大概要等到很多年以後了,哲宗駕崩前反複念叨的“甲子方略之一”已被提前完成,那麼接下來呢?

所謂“甲子方略”是明哲宗提出的一個宏觀概念,他認為歐洲諸國的輝煌與強盛隻是一時的,至多僅剩百年之運,於是提出了“在兩個甲子的時間裡分兩步走來重回世界之巔”的國策構想。

第一個甲子:自強,有自保之力,維係改良後的朝貢圈,至少確保大明是東亞諸國共主的地位不被侵犯。

第二個甲子:統合諸多藩屬國的力量,在經濟與軍事上對抗日漸衰落的西方諸國,重新成為中央之國。

——-——-——-——

【奇怪噢,剛剛章節順序錯了。】

【許多設定劇透也無所謂,想問的話可以在這兒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