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火焰山(2 / 2)

這時,周長風的思緒又回到了石油上。

在他的記憶中,古稱的苦夷島如今改稱苦葉島,那兒的石油年產量約為二十萬噸。

這個產量不多,比不了上百萬噸的玉門油田,更彆提接近二百萬噸的克拉瑪依油田了。

其實有意思的是周長風一開始在地圖上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克拉瑪依,而記憶中對此也是模糊了,之後他才知道大明的克拉瑪依名曰“焱州”。

當年工部的勘探隊伍在這兒鑽下的第一口試驗井就成功出油,大家將此地稱作“玄藏”,也就是黑色的寶藏的意思。不過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被錯誤的流傳為了“玄奘”,由此,在和唐僧掛鉤後,民間很快就流傳起了那兒就是火焰山的傳聞,各家報社爭相報道。

在初步確定那兒有個大油田以後,皇帝也很高興,以“焱”字為之賜名,而這似乎也算是從側麵認證了這兒就是火焰山?

“如果大慶油田能夠開采投產,大概就真可以關起門來笑看全世界打架了。”周長風的目光落在了安寧府的西北邊。

安寧府也就是哈爾濱,而大慶油田的位置就處在它的西北邊一百五十公裡處。

不過周長風知道這是自己的一廂情願,因為大慶油田的開采難度和精煉難度都是首屈一指的——其平均深度達一千三百米,石油品質也不佳,屬於高石蠟化的酸性重油,精煉難度非常大。

曆史上為了開發大慶油田,足足動用了千餘位專家、五萬名工人、七萬噸設備器材。

實際上隨著憲政後的大明開始大規模的工業建設,對能源的需求也是水漲船高,儘管煤炭資源相當豐厚,但是更為重要的石油卻非常貧瘠。

目前公認的地質理論認為石油是遠古時代海洋生物的屍骸埋藏於地下受高溫高壓而生成的,所以大型油田隻能在遠古時代曾是海洋的地層中找到,此即海相成油論。

而中國的多地都屬於陸相,因此在理論上認為中國的石油儲量是悲觀的。

儘管如此,工部仍然不斷向東北地區派遣勘探隊伍,同時一些支持陸相成油論的外國人也同樣前來考察。

前年,大明崇盛石油公司的一個勘探小組在安寧府的一個村子附近的窪地中發現了含油砂土,這個發現一下子就引爆了世界輿論——這是要顛覆現有地質理論的節奏?

不過,大明國立油氣公司和崇盛石油公司在半年時間裡接連打下了七口試驗井,深度從四百米到一千米不等,然而沒有一口井成功出油,僅有一口八百米深的井發現了粘稠的含油砂土。

於是“陸相地形疑似發現油田”的消息熱度一下子就下去了。

在崇盛石油公司打道回府之後,大明油氣公司的幾名工程師和地質學家認為距離成功其實隻有一步之遙。於是在經過商洽之後,美國太陽石油公司和諾貝爾鑽井公司毛遂自薦,希望可以接手這個計劃。

在這個年代進行超千米的鑽井存在不小的難度,絕大部分國家在這方麵的技術都比較薄弱,也就美國人的經驗比較豐富。

總之,在經過幾番周折後,就在今年暮春時節,聯合鑽井團隊成功突破油層,深達一千三百公尺的三號井湧出工業油流,由此宣告海相成油論的顛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